第67章 行针(第2页)

 老孙:啥叫重阳之人啊?我怎么听着晕乎乎的。

 小岳:别急呀,岐伯接着解释了:“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就是说重阳体质的人,体内阳气特别足,跟小火炉似的,说话语速快,走路的时候脚抬得老高,心肺功能很强,阳气又滑利又旺盛还往上走,所以一看到针,精神受刺激,气就先有反应了。

 老孙: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有没有例外呢?

 小岳:您还真问到点子上了!黄帝也问了:“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 意思是有些重阳之人,看到针气也不先动,咋回事呢?岐伯就回答:“此人颇有阴者也。” 就是说这种人虽然是重阳体质,但体内还是有不少阴气的。

 老孙:这又怎么判断呢?

 小岳:岐伯说了:“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 阳气多的人乐观爱笑,阴气多的人爱发脾气,那些老爱发脾气还容易消气的,就是体内阴气比较多。他们阴阳不太容易分离和结合,所以气不会在看到针的时候就先动起来。

 老孙:好家伙,这里面门道真不少。那“其气与针相逢,奈何?”又是啥情况?

 小岳:黄帝问的这个,就是说有的人针一扎进去气就到了,这是为啥。岐伯回答:“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 意思是阴阳平衡协调的人,他们的血气就像润滑油一样,特别滑溜顺畅,所以针一扎进去,气马上就跟着来了,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

 老孙:原来如此,那“针已出而气独行者,何气使然?” 这又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