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毛细孔,嗅土

 老李三步并做两步。 

 来到二栓身边,抓起洛阳铲刚带上来的土。 

 手电光的照射下,可以清楚看到土壤具有不同颜色。 

 通常地层随着深度增加,地质结构和泥土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大墓埋的较深,会打穿好几个不同颜色土层。 

 不同颜色泥土在回填时混合一起,从而形成五花土,三花土等。 

 但这只是广为流传的说法。 

 盗墓贼看花土确实用颜色来区分。 

 但经验丰富的盗墓贼,还会看泥土中的毛细孔。 

 毛细孔是由植物根系形成的。 

 从地球上出现植物开始,它们就在泥土中留下痕迹。 

 自然原生土中遗留的毛细孔,通常为垂直向下的,痕迹都较为直溜。 

 而被扰动过的花土中,残留的毛细孔杂乱无章。 

 老李看完土色后,拿起被洛阳铲带出的条状泥土,仔细观察上面的毛细孔。 

 我也凑过去看了起来。 

 老李似是故意考我的问道:“仔细看看,除了土色还能看来啥?” 

 我笑了。 

 正好驼爷家传笔记上有仔细写怎么看土。 

 除此之外,还有嗅土的方法。 

 在洛阳铲流行之前,因为铁钎无法大量带上来泥土,所以看土的难度更大。 

 只有经验很丰富的盗墓贼,才能从铁钎头带出的少量泥土上,分辨出五花土,青膏泥,白膏泥等。 

 于是有些嗅觉灵敏的盗墓贼,逐渐总结出了嗅土的法子。 

 驼爷祖上正好就有精通嗅土的。 

 也把其中奥秘写在了笔记中。 

 我凑过去仔细看那条状泥土。 

 头一次如此近距离观察大块五花土,所以我看的特别仔细。 

 黄土,红土,青土三种颜色混在在一起,偶有些黑色泥土斑块夹杂其中。 

 这些泥土中确实残留有杂乱的毛细孔。 

 我又顺手拿起一根条状泥土,和那条五花土作对比。 

 那是一条纯正的黄土。 

 土质比五花土紧密。 

 显露出的毛细孔多为垂直型。 

 和五花土的毛细孔有很大区别。 

 老李见我拿黄土条作比对,乐呵笑道:“别比啦,比到天亮你也比不出个明念来。” 

 大全和二栓跟着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