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叶大人有功无过,胡惟庸战胜徐达和朱元璋,群演的专业性!

 此刻的殿前大广场之上,已经没有了获奖和挨罚的外人,只剩下大明朝的皇帝与文武百官,还有有关叶青功绩的证据。

 当然,也可以说这些人从上到下,全都是专业无比的‘演员’。

 他们都在以叶青为中心,从自己的利益面出发,演着自己希望的戏份。

 也就在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身为主演之一的徐达身上。

 他们的眼里,徐达抱着玉笏,再次向朱元璋躬身一拜道:“启奏陛下,宁波府知府叶青,在位近四年时间,在此期间,他整治了上一任知府留下来的各项弊政,平反冤假错案,一百八十二件。”

 “其中包括上一任知府父子,欺压良善,霸占民田,霸占良家妇女,官商勾结,谋夺他人财产等罪行。”

 “叶青到任后,不仅全部平反,恢复名誉,还尽力补偿,为陛下挽回声誉!”

 “以上政绩,乃潜伏锦衣卫汇总!”

 朱元璋一听这话,也是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其实他已经知道他那皇侄不是东西了,可却万万没想到这么不是东西,竟然仗着自己的身份,犯案一百八十二起。

 这还是他这个皇叔在位之时,只敢偷偷犯事的结果。

 要是换个软弱昏君,只怕要变成一千八百二十起了!

 一想到这里,他不仅脸上有些挂不住,甚至还觉得算是他欠了叶青一个人情。

 要知道这可是潜伏锦衣卫搜集的证据,他的人调查出来的结果,自然是不会有假的。

 只是,这些汇总怎么会当他徐达的手里了呢?

 他只是稍微那么一琢磨,就知道是他徐达去找毛骧要的,关于叶青的情报信息汇总。

 想到这里,朱元璋只是目光深邃的看了徐达一眼,就当即打断道:“他的功绩不少,挑重点说。”

 徐达只是心中暗自一笑,因为朱元璋这么说,就足以证明这也是一个重点。

 紧接着,徐达又继续说道:“他在位期间,宁波府已然成为江南首善之地,不仅让辖区百姓生活富足,还带动松江府、苏州府、杭州府、绍兴府、台州府,乃至于应天府的商贸发展。”

 “据户部汇总来看,宁波府第二年的税收就已经和雁门持平,第三年已超过雁门。”

 “一府超过一县,本不足挂齿,但宁波府超过雁门县,却足以证明他的政绩,因为他是在超越自己。”

 “周边州府,因为宁波府的带动,也是逐年上升,并名列各州府前列!”

 朱元璋听后点头一笑道:“发展地方,历来是他的强项,这次还带动江南各地发展,也算是他带了一个好头。”

 紧接着,徐达又继续汇报道:“此次赴倭作战,叶青以商贸合作为名,责任全在倭国南北二朝,并战绩突出,获利巨大,还有开疆拓土之功。”

 “当然,他能够替陛下开疆拓土,全赖陛下英明,默默支持!”

 朱元璋一听这话,又觉得徐达真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发展地方,搞经济建设的功劳给他叶青没事,但开疆拓土的功劳,必须要是皇帝的。

 对于这一项分寸,徐达可以说是掌握得非常之好!

 朱元璋满意一笑之后,又继续问道:“还有吗?”

 徐达稍作思索之后,又继续严肃道:“他这些年的功绩就这些了,现在臣要参奏叶青几项罪名!”

 徐达话音一落,不仅朱元璋期待了起来,就连胡惟庸他们,也是变得认真了起来。

 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才是‘本场大戏’的真正重点。

 所有那尽是期待之色的目光之中,朱元璋却是当即诧异道:“他还有几项罪名?”

 “据咱所知,你和叶青的私交不错啊!”

 “你怎么会在这满朝文武面前,公然参奏于他,难道你是怕他的功劳超过了你?”

 徐达依旧严谨道:“不瞒陛下,臣与叶青私下可以说是忘年之交,但臣效忠陛下,效忠大明,臣身为大明中书左丞相,自然是理应为陛下而谋,为国而谋,不敢存有私心。”

 朱元璋欣慰的点了点头道:“好,那你就说说他到底有几项罪责!”

 胡惟庸等人看着这一幕,也只是低着头冷笑一声就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