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叶大人乃历史首创之人,她们红衣变白衣,老兵们全部造反了!

 第234章叶大人乃历史首创之人,她们红衣变白衣,老兵们全部造反了!

 夕阳的余晖,挥洒在此刻的雁门县城之内。

 一辆躺着五名雁门将士的马拉板车,缓缓的从县城北门进城。

 牵着马的车夫一言不发,只是牵着驮马尽量控制车速,免得盖在他们脸上的白布被风吹走。

 用车夫们的话来来说,那就是‘夕阳余晖依旧刺眼,孩子们太累,该好好的安睡了’。

 进城之时,县城的守军也不打扰,只是站直身躯偏头目送,直至消失在尽头。

 进城之后,道路两边的百姓也是自觉让路,在两边一言不发的目送,一直到马拉板车即将消失在尽头之后,才忍不住的抹眼泪。

 “又是哪家的孩子?”

 “哪家的孩子都没区别,县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多都是些咱们看着长大的孩子。”

 “又有五家人窗外和门庭的红绸,要变成白布了。”

 “该死的北元,一直相互贸易不好吗?用他们的皮毛皮革特产来换他们需要的东西不好吗,非要进来抢!”

 “对不起,对不起,我,”

 “老王,关你屁事,你是大明籍蒙元族人,你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兵呢!”

 “.”

 也就在此刻,马拉板车停在了一个居民坊间巷口。

 霎时间,所有穿着红衣的年轻妇女,以及他们的公婆,全都急切的跑了出来。

 车夫看着这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也是不免自嘲一笑,他作为一个拉车的普通人,可以说是一辈子都没感受过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

 可现在,他却是一辈子都不想再感受了。

 因为这些目光让他只觉得自己是一头专门报丧的乌鸦!

 可那又怎么办呢?

 这就是他的责任,‘安全’的送这些孩子到家,就是他的责任。

 车夫拿出雁门驻军文书给他的五张‘阵亡通知书’道:“李小勇的家属是哪家?”

 “雁门左卫,第五千户所,李小勇的家属是哪家?”

 没有人回答,只是这些街坊邻居几乎全部都低下了头,尽是默哀之色。

 唯有一位身披红衣的年轻妇女,以及她身后的公婆没有低头默哀,他们也没有哭,只是默默的帮自家儿媳拿过刚脱下的红衣。

 一身白衣的年轻妇女,来到车夫的面前,领取了属于她丈夫的‘阵亡通知书’。

 与此同时,刚刚还在门口站着的公婆,也就是阵亡将士的爹娘,又在车夫的指引下,抬走了他们的儿子。

 他们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也就是跑出来之时神色慌张,领取尸体之后释然沉默。

 紧接着,他们将门庭的红绸扯了下来,变成了丧事白布。

 他们回家关门后不久,窗户上的红绸也变成了丧事白布。

 也就在车夫拉着剩余四名阵亡将士离开之时,才听到来自一家老小的哭声,撕心裂肺的哭声。

 而这撕心裂肺的哭声之中,还有‘我的儿’勇哥’‘爹’三个代表着男人三种身份的词!

 车夫离开巷子之时,还回头看了一眼这相当畸形的一幕。

 两家隔壁一家挂白一家挂红,挂白关起门来哭,只为了不影响挂红邻居的心情,而挂红人家也面无喜色,只是看着挂白人间眼睛湿红。

 紧接着,挂红人家的媳妇儿,又看了看自己这一身内穿白服的红袍,以及外套红绸内裹白布的门庭。

 她们的目光闪烁,眼神复杂到真就是没有词句可以形容。

 “这就是战争!”

 车夫长叹一口气之后,又牵着马继续送人回家,今天夜幕降临之前,他必须要把另外四名将士送回家。

 可不能让孩子们继续在边关寒风中过夜了。

 而此刻,

 巷子的另一个尽头,背着包袱的叶青和朱元璋三人也看着这一幕。

 朱元璋和毛骧虽然见惯生死,但看着这一幕,还是多少有所动容,至于马皇后,早已掩面而泣多时了。

 唯有站在他们身后的叶青,表情相对淡然。

 只因为此刻的叶青,已经回到了那几世的相关记忆之中。

 战国时期,在大将军李牧手下当百长的他,也是这样背着包袱,牵着马走在云中、雁门、代郡的村庄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