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劝降书到 别有深意



 几日后,也就是刘良佐部围城的第七天,刘良佐采取了劝降的策略,企图从内部突破,尽快攻下江阴城。


 刘良佐亲笔写了一封劝降书,用箭从东城门外射进城内。劝降书中这样写道:


 传谕乡绅士庶等知悉,照得本府原为安抚地方,况南北两直、川、陕、河南、山东等处地方俱已剃发。


 唯尔江阴一处,故执违国令,何不顾身家性命?即令本府奉旨平伊江阴,大兵一二日即到。


 尔等速剃发投顺,保全身家。本府访得该县程璧,素系好人,尔等百姓即便具保,本府题叙管尔县。


 如有武职官员,亦具保状,仍前题叙,照旧管事。


 本府不忍杀尔百姓,尔等皆系清朝赤子,钱粮犹小,剃发为大。


 今秋成之时,尔等在乡者即便务农,在城者即便贸易。


 尔等及早投顺,本府断不动尔一丝一粒也。


 特谕。


 龚鼎孳在陈明遇召开的紧急军事会上,拿着这封劝降书,细读了一番,知道刘良佐的这封劝降书,既是写给县城内居民、乡兵和士绅的,也是写给江阴全县民众的。


 劝降书中透露出的意思非常明确:


 一是到目前为止,南直隶,也就是应天、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凤阳等14个府,与如今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县等广大地区,已都剃发。


 唯独江阴一县“故执违国令”,问题严重到已引起朝廷震怒,所以刘良佐部“奉旨平伊江阴”,并且“大兵一二日即到”。


 这一层意思既是传给百姓的,也是传给士绅和官吏的,要让他们认识到江阴不剃发后果的极其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