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皇叔的南民北迁之策


  “回上位,不出意外的话,按照赵国公他们之前回报的信息来看,差不多应该能到汴梁!”乾清宫里,面对朱元璋似提问又似自言自语的话,李善长拱着手笑呵呵地回道。

  朱元璋微微颔首:“那估摸着他们跟元兵也快交手了!不知道这汴梁城多久能破!”

  李善长笑道:“上位,汴梁自古便是一座雄城,蒙元朝廷派了十万大军守卫,以我方的十五万大军攻打汴梁,老臣估计,恐怕兵力上会稍显不足,臣等也是低估了蒙元朝廷对河南对汴梁的重视程度,所以破城只怕会遇到些困难,其实,冯胜在济宁的五万大军若是能跟北伐大军合兵一处,以二十万大军围攻汴梁,或许会更容易一些!当然,老臣不知兵事,想来以老臣能想到的事情,太子和赵国公自然肯定也能想到,更何况还有徐常两位副帅这种宿将在,他们能做出分兵这个决策,自然有其道理!”

  刘伯温有些奇怪地看了李善长一眼,这位李先生虽然话说得看似不偏不倚滴水不露,但是他还是敏感地察觉到这话里似乎意有所指。

  “杨宪,汪广洋,刘伯温,你们怎么看?”朱元璋不动声色,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出来。

  杨宪躬身道:“回皇上,李相的话未尝没有道理!此时分兵确实不太妥当,臣即便不知兵,但也知道攻城战如果兵力没有守城兵力的两到三倍以上,是很难取胜的!臣建议皇上立刻给前线将士下旨,纠正错误,同时,着兵部和大都督府再组织十万人马北上,弥补北伐军力!”

  杨宪此人是个干吏,私心重但也勇于任事,所以对事情态度非常鲜明,不会打哈哈。

  不管采不采纳杨宪的建议,朱元璋对这个臣子做事的态度他还是认可的。

  杨宪发表完看法以后,汪广洋接着表态,不过他的态度就模棱两可了:“皇上,老臣觉得分兵有分兵的好,合兵一处也有合兵一处的好,一时难以决断!”

  朱元璋还没说话,杨宪立即鄙视道:“汪大人,我们是在中书省任职啊,中书省统领百官上承皇命下达黎民为国秉政,一天不知道要处理多少大大小小的国事,事事都难以决断还如何做事?”

  汪广洋也不生气,温厚地笑道:“杨大人说的也对,不过皇上问询,当臣子的自然不能欺君,臣只是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好了!

  ”朱元璋摆摆手:“杨宪你也不要咄咄逼人,伯温,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