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朱元璋震惊,此议甚合朕意


  朱四维看出大侄子的疑惑,不由笑了。

  他心里这个最合适的人选恐怕没几个人能猜到。

  朱四维也没有卖关子,直接开门见山从嘴里吐出几个字:“当今皇上的嫡长子,太子朱标!”

  朱四维随即笑眯眯地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太子为主帅,让徐达常遇春二人任左右先锋,统兵北伐,在我看来才是最优方案!”

  “标……太子朱标?”朱元璋闻言愣住,失神之下差点脱口而出把标儿两个字喊出来,所幸及时纠正了。

  说实话,小叔父说的这个人选绝对是他朱元璋没有想到的。

  标儿任北伐大军主帅?他才十三岁啊!合适吗?

  朱元璋皱眉沉吟,随即越琢磨越发现这个人选安排的巧妙。

  十三岁怎么了?又不用他亲自杀敌!

  这主帅更多是一种名分!

  标儿是太子,将来迟早是要接掌皇位的,而做皇帝少不了要跟武将们打交道,毕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先让他提前锻炼锻炼,有问题的话,自己也可以及时纠正。

  再者,让标儿亲自接触战场,看看战场的残酷,见见血,磨练磨练这孩子的心性,毕竟这孩子太仁慈了,但是做皇帝光有仁可不够,这也是他当初写信要朱标来小叔父这里受教的目的所在。

  第三,只有直面过异族,亲历过这种民族生存间的争斗厮杀,才能更深一步体会到咱大明建国的不易,咱华夏百姓的不易,这每一场胜利,每一寸土地,都是将士们满怀家国情怀、用悍不畏死的执念、以血肉堆起来的,所以每一寸国土都是珍宝,咱大明的天子有责任守国门。

  第四,北伐一旦功成,标儿作为主帅,便是首功,如此他就能顺利在军中建立威望,于军中收拢一些心腹,免得将来自己死了新君即位,标儿压不住那些骄兵悍将。

  而且,有徐达和常遇春辅佐,又能保证北伐大战的胜利,不耽误正事。

  同时,徐达和常遇春都只是副帅,功劳自然比不上主帅,北伐归来也好封赏,免得以后他们再平定两广滇川以后,功高震主,封无可封,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可不是好事。

  所以小叔父提议的这个方案,简直就是一箭多雕。

  朱元璋强忍着心中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