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江湖笑狂沙飞翔的鹰耿彪

第六十二章节:七人凉亭闲情致,老怪物谈三(第3页)

    /p

    应当说,上清一系在当时确实成为引人瞩目的道教中心之一,唐代初期以来,以茅山上清一系为中心的道教徒,渐渐在上层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尽管事实上也有各家道教人物活跃在长安和洛阳,但是,在上层士人中间最有影响的,还是从司马承祯到李含光的茅山上清派一系。直到大历年间颜真卿为李含光撰碑铭、贞元年间李渤《真系》为这一派追溯历史时,也都是把这一系说成是道教的正脉,仿佛佛教的传灯一样,把道教的正宗上溯到陆修静、陶弘景,而列数到隋唐的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尽管这种光荣的系谱,从现在看来,很有可能是事后的构拟和想像。/p

    /p

    而《真系》又被阅读道教文献的人通常入手阅读的《云笈七签》收录,而号称&ot小道藏&ot的《云笈七签》在关于道教历史方面的那一部分中又仅以《真系》为主,所以,后世关于开元、天宝年问的道教史的回忆,就常常是以上清派的历史为聚焦点的,似乎其他道教流派和人物的活动可以模糊成为背景。不过,如果我们重新回到那个时代去看道教,可以发现,盛唐时代的道教并不只是上清一系的天下,上清一系远远没有到笼罩一切道门的地步毕竟历史文献没有全部湮灭,不同内容的历史文献、不同视角的历史纪录、不同层次的历史书写,多多少少可以给我们重新建构那个时代的道教面貌提供一些机会,像并非有意识的历史记载的小说,和未经改写的碑刻资料,就在不经意中留下了开元时代的道教风景,其中在开元、天宝年间最引人瞩目,而且不属于上清系的道士相当多/p

    /p

    上清派继承发展《黄庭经》的理论,以存神服气为主要修行方法,辅以诵经、修功德;不重符?、斋醮与炼丹,贬斥房中术,崇信《大洞真经》、《雌一五老宝经》、《太上素灵大有妙经》,并称为&ot道者三奇&ot。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而以魏夫人为开派祖师。代表人物陶弘景。后逐渐与其他道派合流。元代以后归并于“正一道”是也。/p

    /p

    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