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江湖笑狂沙飞翔的鹰耿彪

第三十二章节,摘心挖肝屠村庄,赴云雾山巧(第3页)

    /p

    明教原名叫摩尼教和琐罗亚斯德教。波斯萨珊王朝的国教,名为琐罗亚斯德教,也被称为拜火教,唐代传入中国后称为祆教。摩尼教亦源于波斯,但其教义与琐罗亚斯德教冲突,被波斯王判定为邪教。摩尼本人被迫害致死,信徒四散,传教于世界各地。唐代亦传入中国,与祆教、景教并称为三夷教。后来在会昌灭佛时期,三夷教受佛教牵连,一同被灭。祆教基本消失,景教在元朝又有传入,摩尼教则因当时势力最大,未被完全消灭,在北宋演化为明教,融合了中国传统佛道信仰和民间秘密宗教元素。/p

    /p

    明教源于波斯国,唐时传至中土。当时称为祆教。唐皇在各处敕建大云光明寺,为我明教的寺院。我教教义是行善去恶,众生平等,若有金银财物,须当救济贫众,不茹荤酒,崇拜明尊。明尊即是火神,也即是善神。」这一段,即证明小说的这个明教并非单纯以摩尼教为原型。/p

    /p

    祆教,是琐罗亚斯德教的译名,不可与明教混同。小说中明教拜火神,光明顶有圣火,又有「焚我残躯,熊熊圣火」之语,都是祆教的特色而非明教。明教,顾名思义拜光明而不拜火,明尊是光明之神,秩序之神,永恒之父,而非火神。此外,小说中以明教领导起义,明教宗教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应该是以宋代江南地区方腊等农民起义为原型。所谓「行善去恶,众生平等」,想必也出自农民起义的口号。历史上的明教,其教义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不过,方腊是否是单纯的明教信徒,或是信仰中掺杂了明教成分,到现在仍有争议。至于元明两朝,明教式微,信仰元素逐渐流入其他民间秘密宗教之中,其名遂不存于世。历史上元明之际的「明王出世」,应为白莲教弥勒信仰之明王,而非摩尼教明尊信仰之明王。/p

    /p

    摩尼教遍布十分广泛,尤其在安南国、高棉国、南掌君主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亦力巴力、布哈拉,萨非王国、布哈拉、阿拉伯诸部落、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王国、暹罗国、还有鞑靼土默特、叶尔羌、吐蕃、和硕特、莫卧儿王国、尼八刺、榜葛刺、若开、东吁、乌思藏宣慰司、朵干宣慰司。西疆域:瓦刺、哈尔哈、喀尔喀、察哈尔、通古斯。/p

    /p

    在大明朝的北边疆域,新兴起来的科尔沁郡大公国和海西女真王朝,虽然崇拜萨满教,但是在教义上还是相通的,而且在明朝初年,海西女真萨满教的大法师那茄法措远赴亦力巴力、布哈拉取天火真经,也吸收了摩尼教的经验和经典!/p

    /p

    当闽西三鬼想到这里时,心里有些不寒而立。因为,当今武林中四大武林世家,南风(烽布摧),北柳(柳无知) ;西胡(胡途貌),东靡(靡胡苟)。塞北五煞、江南七圣,曾经全都是摩尼教教徒,而且还是明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今天出现了异教徒屠庄之事,会不会与当今武林四大家族有关呢?/p

    /p

    萨忠臣虽然不懂其中利害,但是,也听师傅玄真子讲述过明教的兴衰历史!/p

    /p

    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