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江湖笑狂沙飞翔的鹰耿彪
第二百二十八章:历朝播州争霸地,烽火叛乱(第2页)
唐大历五年,罗荣入播。唐乾符三年,武威卫将军杨端入播州,杨氏从此世世代代据守播州,一至到明万历二十八年,直到杨应龙任都指挥使衔,副三品,后改任为播州宣慰司使,锦衣卫正三品,其骄横跋扈,作恶多端,直到“播州叛乱”平息,才算结束,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后唐长兴元年,遵义县地属后蜀,州府重庆。后晋高祖时,遵义县地属楚。后周显德六年,遵义县地属后周。
大观二年,置遵义军,时遵义县属之。宣和三年,废遵义县,隶南平军。端平三年,今县地设播川县隶南平军。嘉熙三年设播州,以播川县为州治。
宋朝大观二年,首领杨光荣、杨文贵各献其地附宋,分别置播州和遵义军,遵义县属遵义军,同隶夔州路。宋朝宣和三年废播州为城,隶南平军;废遵义为砦,隶珍州。嘉熙三年复设播州安抚司,以播川县为州治。咸淳末,播州领播川、乐源、绥阳3县,隶夔州路,今县地时为播川县。
元朝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招抚播州。元朝至元十四年,杨邦宪以播州、珍州、南平军地降,仍置播州安抚司,以杨邦宪为绍庆、珍州、南平等处宣抚司充播州安抚使。杨邦宪卒,子汉英袭职,赐名杨赛因不花。
元朝二十八年升为播州宣抚史司,隶属于四川行省。次年以赴京取道湖广为便,改名隶湖广行省。宣抚司统辖黄平府、南平、綦江、珍州、思宁、旧州、草塘等十九个长官司和二十二诸苗族、瑶族、彝族山寨,辖制方圆二千里山区。
明洪武五年初,改播州军民都镇抚司为播州长官使司,制地为播州长官司地。
明朝在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曾胜极一时。明成祖朱元璋时朝,北破元裔,南并入安南国,又招致南洋诸国列藩王制度,然而万历中期以后,日渐衰败,地方少数民族势力替代行政,边疆多事,常有叛乱,争端不断,汉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冲突,此起彼伏,特别是与西南贵州、巴蜀诸土司间争夺矿产、奴隶、财富的战争,更是持久不断,年年发生,。
“土司”专权,来源于元代,元朝对于西南苗瑶彝裔部落之内附者,皆受其长为宣慰司、宣抚司等官职,土司之名由此而来,明朝继承元朝之制,明洪武十五年,明太祖在云南设立布政使司,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在贵州设立布政使司。在布政使之下,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措施,在落后地区保留了元朝的土司制度,任命当地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作土官进行统治。
苗裔部落归属大明王朝以后,年贡方物与马匹,开采金、银、铜、铁诸矿产,年年进贡,中央授予财政、军事、管辖权利。贵州、巴蜀诸土司,势力的强盛,引起明朝地方官吏的猜忌。
洪武十六年,明朝贵州都指挥使马煜,欲邀边功,藉故裸挞奢香进行挑衅,准备征伐。“贵州土司奢香”以国家统一安定为重,翌年晋京控告,并愿效力开发西南边疆,世世保境,安民护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