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斗诗(下:林如海病危)(第2页)

 此言一出,张溥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作出来不难,但有李太白珠玉在前,谁敢与诗仙比肩?即使不如诗仙,至少也不能差得太远吧,否则便是东施效颦,徒增笑料耳! 

 盏茶功夫过后,学官笑眯眯地问道:“可有人作好了?” 

 张溥有点犹豫不决,他倒是初步有了头绪,但不怎么好,跟李白的放在一比,实在相形见绌,恐招人笑话。 

 正在此时,贾环却微笑道:“学生倒是得了,厚颜诵来让大人品评品评。” 

 张溥闻言一惊,急忙也豁出去了,道:“可巧,学生也有了。” 

 贾环笑道:“既然如此,请张同学先来。” 

 张溥微笑道:“达者为先,还是贾同学先来。” 

 学官捋须微笑道:“既然是贾子明先开口,那便由你开始吧。” 

 “学生却之不恭!”贾环拱手一礼,站起来吟道:“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

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金陵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贾环吟完拱手团团作揖,笑道:“游戏之作,让大家见笑了。” 

 张溥不由暗暗叫苦,你这还叫游戏之作,那我的岂不是连烂泥不如? 

 吴昌时和杨廷枢等人望向贾环的目光仿佛都带上了一丝幽怨,你小子还说不不擅长诗词,分明是扮猪吃老虎啊,太阴损了! 

 此时孙承宗等一桌官员均神色各异,显然还在品味着贾环这首仿李白的《把酒问月》,自古以来,仿写超越原作的不是没有,但少之又少,贾环的这首自然也不及李白,但无疑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看似直白,但读起来却极有味道,与李白的原诗相呼应问答,越读越有意思,而且自有一股狂放不羁,真是绝了。 

 那负责出题的学官此时才反应过来,神色激动地捋着胡子吟道:“李白能诗能复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哈哈,贾子明贾子明,你这是自谦还是自负?有趣有趣,只是天子呼来你真不上船?年轻人,未免过于狂放了!” 

 贾环笑道:“故称游戏之作也,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之家,失礼失礼!” 

 学官闻言捋须微笑道:“那倒不至于,你这首也算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最后一句,金陵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所指定是你三年来结庐守制的那间茅屋了,难得难得,不愧是皇上亲自下旨褒奖的人子之楷模,孝道之典范也。” 

 贾环不由暗汗,你还真会联想,不过话双说回来,挺巧的,唐伯虎的原诗是“姑苏城外一茅屋”,自己只是稍微改成了“金陵城外一茅屋”,竟然歪打正着,嗯记得那河边正好也有一株野桃树,春天的时候落缨缤纷,又暗合了最后一句的“万树桃花月满天”。 

 再说那学官点评完贾环的诗,转而向张溥道:“张天如,轮到你了,且吟来大家品评。” 

 张溥苦笑道:“有贾同学珠玉在前,学生便不献丑了。”说完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吴昌时、杨廷枢和吴伟业三人也只能认输受罚,乖乖喝下一大海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