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杨清源也是急了,都说打人不打脸,但是这总峒主这一击实在是过分。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杨大人虽然觉得自己不像李探花和张老道那般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但也是朝中少有的俊男。

 当年和李寻欢、王华那群狐朋狗友看皇榜的时候,他们可都是榜下捉婿的那个“婿”啊!

 这要是被总峒主一拳击中面门,任由杨某的武功再高,怕是也得破相。

 杨清源半吊子的太极拳挡不住总峒主这全力爆发的一拳,其他诸如剑廿三、万剑归宗、绝仙剑之流的武学,要不是受限于其施展条件,要不是威力太强,杨清源自己也不一定能守得住手。

 而降龙掌和如来神掌虽然威力无穷,但是并不善守。

 而且对于降龙掌和如来神掌的掌握度,杨清源也没有那么高,要是用来对轰还没什么大碍,用来抵达总峒主这石破天惊的一拳,就显得有些力有不敷了。

 这些想法瞬息万念,但就在总峒主沙包大的拳头即将击中杨清源的时候,他的身形竟然神奇地向后平移了三寸,随后简简单单地递出了一掌,竟是毫无悬念地挡下了总峒主的爆发一拳。

 似乎杨清源本就该接下这一拳一般。

 而总峒主也是眉头微皱,他发现杨清源的气质产生了变化。

 原本的杨清源因为是代表大周朝廷而来,身上总是有若有若无的威势。

 在其位,自当尽其责!

 他代表的是大周的脸面,自然不能显得像个普通人。

 比如蓝星上的鸿胪寺丞汪先生,陌上人如玉,但需要他强硬的时候,依旧是会有大国之威。

 原本杨清源给总峒主的感受,就像是一个朝廷高官,完全不像是江湖中人,但现在杨清源的气质却变得缥缈虚幻。

 无求易诀!

 一门被杨清源差点忘了的绝世奇学。

 这武功尚且是杨清源元化境时,观张三丰之太极有感,而参悟出的绝世奇学。

 无求易诀原本是出自风云,是步惊云在与武无敌一战时在楼兰国废址中习得。

 古楼兰国王是一个武痴,他喜欢收集天下剑法,无求易诀原本是楼兰国王集合全国所有天才剑士一起铸研究出来了一门绝世武功,名为无求易诀。

 说是武功其实是小瞧了无求易诀,无求易诀是通过武学到达的一种神奇境界。

 杨清源当然是不会无求易诀,他也没有足够的阅历去参悟太极的全部奥义。

 可他凭着道瞳的解析硬生生将部分的太极真意化入了自己的武学之中。

 只是太极真意太过高深玄奥,即便是内置外挂也没有办法完全解析,便只能以杨清源的武学为基础,理解吸收。

 杨清源以太极为基,又在其中掺杂了道家的坐忘含光心法,于是便有了清源版无求易诀。

 无求易诀讲究道法自然反之动,是说人在顺应自然,遵循规律的情况下所能发出的最大力量。

 心中无求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敌人,修炼这门武学就可以不败。遇强越强,遇弱越弱。心中不执求胜负就没有胜负之分。

 君子无争,含光无形、坐忘无心。

 心中对胜无求,心境波澜不惊,处在一个极为玄妙的境界。所谓收敛形体,隐藏智慧,离形去知。遁迹于芸芸众生之间。如此只要自己内心修为不破,心境不破就永远处于不败的境界。

 有物混成天地生,道法自然反之动。

 雪涌自化转乾坤,虚怀若谷无崖岸。

 大成若缺盈若冲,万物归一气自化。

 怒涛拍岸、易转化物、斗转星移。

 道若水兮柔攻坚,因势利导,与天地共生。化万物为一。

 此时的杨清源正好完全符合无求易诀的心境,他此时代表大周和中原武林,自然不可轻易落败。

 但是杨清源也不太好赢得太过明显。

 这位总峒主毕竟是南疆十二峒之首,地位之高甚至隐隐可称南疆第一人。

 杨清源若是当着他众多手下的面子,轻而易举地胜过了他,明面上总峒主不会说些什么,但心中肯定不虞,大周现在的压力都在北线,没必要和南疆闹得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