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洺王哭哭啼啼的求饶(第3页)

  虽然他每年固定和皇后秀一次恩爱,但他颁布的政令都是利国利民的,并不是胡闹。

  许老大人看了一眼,内心毫无波澜,看到再接再厉四个字的时候,他甚至生出了一个荒唐的念头。

  “他不会是想提醒你,相信皇后吧?”

  许承鹤:“祖父,您从哪里看出圣上是这个意思了?”

  许老大人垂着眼皮,指了指再接再厉四个字,“这四个字,不是明摆着鼓励皇后学着处理政务吗?”

  批复完的奏本发还回来,就不会再送回京都,他鼓励皇后,皇后又看不到。

  那就是给上奏本的兖王看的。

  “他鼓励皇后继续处理政务,就是代表他相信皇后。”

  许承鹤:“?????”

  这隐晦的提醒,他确定被提醒的人能意会?

  反正他是意会不了。

  兖王颔首道:“方才我也是想到了这个可能。”

  许承鹤懵逼的问:“他为什么要提醒王爷?”

  “大概是因为这个吧。”兖王从书案的暗格里抽出一封信,正是他离京后,许颜若交给他的。

  许承鹤伸长脖子看过去,就看到好好吃饭四个大字。

  “皇后还怕王爷饿着?”

  兖王笑着解释,“人得吃饭才能活着,她让我不要再想旁的,好好活着。”

  许承鹤无语,“要论会玩还得是帝后,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眼下他们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冒风险回京都,另外一条就是接手洺王留下的摊子,联系暴动的藩王,与夏侯修及其他几国配合打过去。

  许老爷子将手中的奏本放在桌案上,“回京都吧。”

  与虎谋皮终成空,即便是打过去了,这江山也不一定会落到兖王手里。

  与其如此,还不如回到京都共同御敌,即便是亡国,他也曾保卫家国,而不是被录入史书的乱臣贼子。

  最主要的是,他觉得赵瑾瑜这人诡计多端又大胆,他失踪后朝堂并未大乱,运往镇西军和征北军的粮草从未出现过问题,都畿道虽然乱了,但给征北军的补给从没晚过。

  他怀疑,赵瑾瑜是自己藏起来的。

  而他,对兖王抱有一点点善意。

  许颜若牵着凡儿的手,在门外道:“祖父,王爷,该用午膳了。”

  赵瑾瑜心情好,传召了立功的张策和张筑。

  孙涪离开雷州前,安排了孙家人与他们的同盟走水路去河北道,因为与张家是利益共同体,张策和张筑也带着妻子上了船。

  他们在南海飘了几天,张策和张筑两夫妻把一船人迷晕,捆好带回了雷州,被接应的穆四郎收押进了大牢。

  “草民张策/张筑,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瑾瑜盯着张策静默了一瞬,才道:“你们这次立了功,想要什么赏赐?”

  “草民想回京都,考取功名入仕。”张策如实回答。

  张家大房就剩他一个男人了,他从前就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纨绔公子,这几年静下心读了几年书,好不容易抓到了重获新生的机会,他想走科举重振家业。

  张家还有不少出嫁女,还有郑国公府这门姻亲,只要他和张筑争气,迟早能让妻儿过上体面的日子。

  但没有皇帝的同意,别说他们科考,就连无品级的小吏都没人敢给他们安排。

  “你呢?”赵瑾瑜问张筑。

  张筑道:“草民想为陛下、为朝廷效力,想给妻儿好的生活。”

  他们这些年明着是投靠洺王,实则一直在给赵瑾瑜通风报信,为的就是能重回上流圈。

  他们知道上层社会的资源优势,现在他们还有人脉,还能为儿女铺路,等日后人情淡了,儿女拼了命的努力向上,也有可能碌碌一生。

  “朕对你们的要求只有四个字,忠君爱国,如果做不到,就别回京都了。”

  他可以给他们重新入仕的机会,但敢背叛他,弄乱他的朝堂,毁了他的江山,伤害他的子民,就只有死路一条。

  张策二人见他同意,欣喜的举手发誓,“草民发誓,此生都会效忠陛下,报效朝廷,绝不会作出结党营私,有损国家利益的事,不做叛臣,不做奸臣,愿为孤臣只忠君。”

  赵瑾瑜牵了牵唇角,“你们今日所言,要牢记心间,为了你们自己,也为了你们的妻儿。”

  “草民定不敢忘!”

  “回京都与儿女团聚去吧。”

  虽然他体会不到与儿女分别的感觉,但他想他的小娇娇了。

  送走张策兄弟,赵瑾瑜去山上看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