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娇太子成了我的心尖宠意尽欢陈琬琰赵瑾瑜
第260章:聂太嫔是在哭吗
当初皇帝不就用了鸡鸭吃蝗虫吗,就是不知道这么大的蝗虫鸡鸭吃不吃。
赵瑾瑜思忖片刻,打算去问问陈琬琰还有没有治蝗良策,她虽学术不精,但她所学都很有用,应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知识总结。
他又问了几句皇庄里的庄稼长势,便将人都放了。
批奏本到午时,陈琬琰来找他用午膳,同她说起了蕃国蝗灾的事,还将探子送回的蝗虫尸体给她看。
“你可有防蝗良策?”
陈琬琰乌溜溜的眼珠乱转,半晌才道:“实在太严重就只能喷药了,要想防蝗灾,还是不要过度开荒,自然环境被破坏严重,就会导致蝗灾频发。”
蝗灾形成的条件之一,就是干旱导致的水位下降,土壤含水量少变的坚实,植被稀疏给蝗虫提供了生长环境,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从根本解决。
因为有了高产的红薯,朝廷一再免除赋税,庄户人家兴起了垦荒热潮,尤其以土地肥沃的北方地区开荒最为积极,其实这样是不可取的。
“那依你之见,是要保林种树?”
“百姓积极开荒是好事,但不能过度垦伐,土地也需要留些空隙,开垦荒地不能打山林的主意。”
利字当头,百姓不知利害干劲儿十足,好山也当荒山开,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现如今还不明显,再过几年十几年,肯定会出问题。
土地肥沃的地区基本就没有荒地,想要地就只能开垦山林。
而且,朝廷对开荒的土地实行三年免粮税的政策,荒地因为贫瘠种五谷收益不高,但种红薯产量还是可以的。
赵瑾瑜垂眸思考了一会儿,道:“西边地广人稀荒地多,看来还是要将北边的人往西边城迁。”
北边地区相对富饶,人多土地就少,他早就有将人往西北边城迁的想法,土地越荒越贫瘠,他打算发展新边城,也有了成熟的计划,实施起来想必不难。
“咱们这里现在还没事,不如养些蝗虫的天敌,在蝗虫生时就将其灭掉,让司农寺撰写与蝗虫和环境有关的书籍,发放到各县,由其分发给治下的亭长和里长,向村民宣传蝗虫的危害以及治理方法,不要等控制不住了再治理。”
赵瑾瑜颔首,“就按你说的办。”
陈琬琰那扫盲计划还在进行,里长都是识字的,司农寺于农桑最为精通,编撰书籍的事由他们去办最稳妥。
陈琬琰就喜欢他认真做事时的态度,见他采纳了自己的意见,高兴的说道:“蛙类鸟类蜘蛛,鸡鸭都是蝗虫的天敌,司农寺肯定也有治蝗办法,统统都写上。”
赵瑾瑜道:“从前不知鸭子能治蝗时,国家有蝗灾都是以烟熏火烤为主,一年两次翻地挖虫卵,草木灰和石灰末撒田灭蝗,小规模的蝗灾还能保住部分粮食,大规模的蝗灾基本都是颗粒无收。”
那年江州的蝗灾,若不是出动了数万鸡鸭,只怕也会颗粒无收,影响全境。
“那岂不是要饿死不少百姓?”
“前朝覆灭前的五十年,皇室奢靡享乐,天灾频发,粮价飙升,成就了不少贪官污吏,朝廷到最后也疲于应对,起义不断,最终灭国。”
陈琬琰拧眉问道:“那多来两次大蝗灾,蕃国岂不是要改朝换代了?”
赵瑾瑜没想到她脑洞这么大,险些笑出猪叫,不过陈璄两兄弟确实有此意思,他们一直让他等,估摸着就是这次蝗灾了。
只要蕃国皇室拿不出有效的措施,他们渗透进蕃国的细作从中挑拨一二,就能乱了蕃国。
“你若是还有除蝗的法子尽管说来,若是拿不准,我让司农寺的官员去实验。”
陈琬琰道:“那我还真有两个,一个是在蝗虫身上刺孔点豆浆,让点了豆浆的蝗虫在蝗虫群传染病毒,还有一个就是在作物上撒加了水的油,不过成本有些高,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治蝗。”
“兴许是有用的,待日后试试便知。”
二人聊完了蝗灾,赵瑾瑜小憩了半刻钟,就宣了司农寺的官员觐见,商议编撰治蝗书籍的事。
又派陆机去联系在凉州的暗卫安武,让他向远在蒙国的安奕打听那边是否有异动。
安排完这些,他静静的坐了会儿,便去见了景睿帝,父子二人关在小书房内一个时辰,没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之后几日景睿帝的心情都不太好。
聂太嫔亲眼看着林铮喝下最后一剂加了绝子粉的汤药,安抚她几句,就去见了景睿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