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娇太子成了我的心尖宠意尽欢陈琬琰赵瑾瑜
第214章:皇后几嫁管小老百姓什么事儿
景睿帝不悦的皱眉,他最是讨厌有人说陈琬琰曾嫁过人。
老者道:“皇后几嫁管小老百姓什么事儿,我只知道皇后有本事带我们赚银子,村里这么能干又旺家的媳妇,就是三嫁也有人求娶,太上皇和陛下宽容识珠,咱们老百姓也跟着享福。”
张若苓还准备再杠,被洺王一眼给瞪了回去。
景睿帝笑道:“那照老先生这么说,这皇后选的极好?”
“那可不,皇后做的这个便宜又省力的拉物车,让我这个没用的老头子,还能拉桑葚出来换钱,老弱妇孺能采桑葚和红果,砍荆藤柳枝补贴家用,不用事事都指望家里的壮劳力,为咱们减轻了不少生活压力。”
用篓子背货,他这把老骨头可背不了这么多。
那端着羊杂汤的妇人也跟着说:“我今早摘了一筐桑葚卖,还顺带卖了一捆前几日砍的柳枝,买了肉汤,还剩好几文。”
“那你们觉得太上皇怎么样?”景睿帝问。
妇人道:“能教出这么好的新皇,肯定是好了,虎父无犬子嘛,哈哈哈哈哈~”
老者也跟着说:“太上皇当政时就心系百姓,又教出这么好的新皇,还不贪恋权势,咱们有今天的好日子,得归功于太上皇的高尚与睿智,老朽认为,太上皇当的起圣人二字。”
那妇人是个热情的,遇见相熟的人,当即就喊过来一起唠,路过的甲乙丙丁听他们说的起劲儿,也七嘴八舌的夸起了景睿帝父子,偶尔也夸一句陈琬琰。
景睿帝被他们夸的心花怒放,尤其是圣人二字甚是合他心意,一直到老者佝偻着腰远去,他脸上的笑意都没褪去。
洺王袖下的手紧紧握成拳,若不是他们刚到江州,这些人都是随便喊住的,他都以为是赵瑾瑜让人安排的托了。
景睿帝问赵锦锋三兄弟:“你们对此情此景做何感想?”
赵锦锋抿了下唇,他自小锦衣玉食,自然是看不上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也不会大张旗鼓的做这种小生意,可百姓却对这些东西趋之若鹜。
也因为这些他看不上眼的东西,对赵瑾瑜非常尊敬。
“身居高位者,不止要管好朝政,还要了解百姓的需求,达则济天下,这一路,父皇带你们走访了不少民户,他们提起新皇都是赞誉,百姓推崇皇室,赵家的江山才能永固,你们的子孙也会受益。”
皇室有不少宗亲为了一己私利,圈地鱼肉百姓,河南、河北两道的百姓,提起当地的藩王皇亲就直叹气,他们连自己的封地都治理不好,遑论管理这偌大的国!
齐王最上道:“儿臣日后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治理好封地。”
景睿帝哼了一声,说道:“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他容得下皇后,容得下李珩,也容得下你们。”
“父皇老了,护不了你们一辈子,有句话你们记住,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可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儿臣(孙儿/孙女)谨记父皇教诲!”众人齐声应道。
景睿帝对他们的反应还算满意,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九郎夫妻一个敢想,一个敢做,一个鬼点子多,一个能破冰前行,冲破旧制约。
这小半年,他的九郎君收获的不止是民心,应当还有不少想青史留名的朝臣对他投诚,愿与他一起创造盛世。
虽然那些人,打消不了朝堂后宫相互制衡的念头,依他看也就只能想想了。
敢想敢做的夫妻俩,这会儿正在紫云山上摘桑葚,脚边还放了一辆工部按照陈琬琰描述,做出的四轮小推车。
“工部的工匠手真巧,等咱俩有了孩子,就照这个给孩子们造个婴儿车,咱俩推着他们在御花园散步。”
赵瑾瑜负手站在她身后,脸上挂着浅浅的笑,他上次说手推的平板车好用,她倒是来了兴趣,还让工匠做了带小轱辘的箱子,双大轱辘带二支架的手推车,四小轱辘大篮子手推车。
反正是各有各的用处,按照陈琬琰的话说就是销量不愁,供不应求。
这是他们夫妻俩的私有产业,他们赚的盆满钵满,连带着砍竹子、柳枝、荆藤的百姓、木匠,还有会编大篮子的手艺人也跟着受益。
陈琬琰将刚摘的一小筐桑葚、放在小推车的竹篮里,问道:“再过两日就是端午节,咱们可要去宫外看赛龙舟?”
赵瑾瑜递了条湿帕子给她擦手,反问她:“你想微服去,还是想上座?”
“上座吧,刚好看看这些日子折腾的成果。”
他们夫妻顶着皇室宗亲的白眼和黑脸,做卤肉卖羊杂,做推车和篓子,又在各州收了大量的竹子等物,提供了那么多岗位和赚钱的机会,她想看看百姓对他们夫妻的态度。
不是因为畏惧皇权才跪拜,而是因为信任,所以出自真心的敬仰。
“若是如此,微服私访更好。”赵瑾瑜从推车里拿了水杯递给她,看着她咕咚咕咚的喝下肚,才道,“咱们穿布衣出去。”
“夫君让人准备了布衣?”如果穿布衣融入人群,肯定就是微服好啦!
赵瑾瑜颔首,暗探送进宫的都是好评,他想亲耳听听百姓对他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