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娇太子成了我的心尖宠意尽欢陈琬琰赵瑾瑜
第143章:江河湖海都是他家皇后哭满的吧(第3页)
赵瑾瑜闻到花香。侧头往外看去,就见一堵花墙与他们擦车而过,想起他们来处州的第一日,笑着打趣道:“雨下的这么大,这回可没有采蜜峰蜇你了。”
陈琬琰情不自禁的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头,笑着扑进了他的怀里。
在二人的打情骂俏中,马车驶出了永嘉县。
刚出城门,瓢泼大雨就变成了蒙蒙细雨,陈琬琰掀开帘子,探头往永嘉县的方向看去,赵敬淮站在嘉王府的马车边上,对着她挥了挥手。
彤光立在他身后,举着一把油纸伞,为他遮挡着雨水。
出了处州,赵瑾瑜倒也不急着赶路,途径的城池都要带着她去尝尝当地的美食,看看当地的风景,沿路视察农田。
进入岭南时,陈琬琰已经玩的乐不思蜀了,忽然想起他们走时汤家还未处理,就问道:“汤家的处罚下来了吗?”
“还没。”他还等着大鱼去捞他们呢,怎么能轻易的处决了他们。
陈琬琰也知道他办事向来有规章,就不再多问了。
五月份正是荔枝成熟的时节,一到岭南,赵瑾瑜就先带她去了潮州最大的荔枝庄子,让陈琬琰体验了一下亲自采摘的乐趣,还亲手摘了一篮送给在京都的景睿帝。
“潮州看着恢复的还不错。”陈琬琰坐在屋檐下,吃着自己摘的荔枝,满足的喟叹,“真好吃。”
赵瑾瑜一路都在关注当年受灾地区的发展,江东这两年有嘉王操心着,重建的还算不错,农桑民生都已趋近灾前水平。
潮州与江东的漳州接壤,到了这里就会发现,此处各项恢复的不如漳州。
陈琬琰剥了一颗荔枝喂到赵瑾瑜嘴边,“灾后重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当年洪灾严重,这里是重灾区,恢复的肯定会慢一点,你也别皱着眉了。”
“这里恢复的慢,百姓就过的苦,朝廷拨的银子不少,目前瞧着竟是杯水车薪。”
“陛下怎么就钻牛角尖里去了,你是不是瞧着土坯房子心里不舒服了?”
赵瑾瑜诚实的点了点头,“当初雅州和茂州交界地动,那边重建时我们去看过,当时我就发誓,要让百姓们都住上舒适的木板房,只是没想到竟是这般难。”
陈琬琰笑道:“陛下怎知夯土房子不好,您进去坐坐就知道了,里面凉快着呢,再说了,树木生长周期长,若人人都伐木作房,那树也长不过来呀!”
赵瑾瑜只觉得那夯土房子不够高大宽阔,住起来想是不舒服,经她这般一说,就有些意动。
陈琬琰起身挽着他的手臂,说道:“岭南潮湿闷热,木板房固然干净明亮,但也容易被腐蚀,这夯土房容易修补还凉快,虽然看着不大,但也没陛下想的那般不好。”
虽然她生活的世界已经逐步淘汰了夯土房,但不能否认的是,在钢筋混凝土大规模使用前,夯土房一直都是主流。
赵瑾瑜狐疑的跟着她在庄子上找了一间夯土房,进去感受了一下,虽然不是很干净,但住着好像也挺不错的。
“那墙上掺的是稻草?”
“是呀,这样墙体更牢固。”
“你们那里也有这样的房子吗?”
陈琬琰笑道:“有的,上下五千年都没消失,所以这东西存在即合理,这不比茅草屋好吗,房顶还是瓦的呢。”
虽然在她那个世界,这种房屋已经很少见了,但也不是完全绝迹。
这里虽然也有砖,但都是垒城墙,给皇室与贵族官宦府邸做院墙铺地,建墓室用的。
一块就要二三十文,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砖瓦房还是先等一等,毕竟活在这个时代,还是要考虑上流圈中那些人的利益。
她来的久了,也不再是那个想一出是一出的莽撞姑娘了,身居高位,做决定前都要先考虑大局。
赵瑾瑜在屋里呆了半日,虽然有些不适应,但也确实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就道:“确实有点阴凉,那冬日不是很冷?”
陈琬琰掩唇笑道:“陛下去过凉州,怎还不知夯土保温的效果也很不错呢。”
夯土墙厚,只要窗户封的好,冬天屋里其实挺暖和的,西北边陲天寒,夯土建筑也多。
赵瑾瑜被她说的有些羞赧,他学的都是治国的大道理,确实有些不食人间烟火。
“你总是能宽我的心。”赵瑾瑜牵着陈琬琰的手出了夯土屋,上了出庄子的马车。
“因为我说的都是大实话呀!”
二人乘马车回城,晚膳吃了潮州的特色美食春饼,鸳鸯蟹膏,八宝素菜,石榴鸡,卤鹅等等,吃的陈琬琰鼓起了个小肚子。
一行人没有在潮州多停留,第二日便往循州方向去了,后又途径广州乘船直达雷州。
而这一路上,赵瑾瑜除了吃喝玩就没有再做别的,陈琬琰一直以为他是来查汤家粮食来源的,没想到竟然猜错了。
赵瑾瑜问:“想不想见见张策和他夫人?”
陈琬琰情不自禁的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头,笑着扑进了他的怀里。
在二人的打情骂俏中,马车驶出了永嘉县。
刚出城门,瓢泼大雨就变成了蒙蒙细雨,陈琬琰掀开帘子,探头往永嘉县的方向看去,赵敬淮站在嘉王府的马车边上,对着她挥了挥手。
彤光立在他身后,举着一把油纸伞,为他遮挡着雨水。
出了处州,赵瑾瑜倒也不急着赶路,途径的城池都要带着她去尝尝当地的美食,看看当地的风景,沿路视察农田。
进入岭南时,陈琬琰已经玩的乐不思蜀了,忽然想起他们走时汤家还未处理,就问道:“汤家的处罚下来了吗?”
“还没。”他还等着大鱼去捞他们呢,怎么能轻易的处决了他们。
陈琬琰也知道他办事向来有规章,就不再多问了。
五月份正是荔枝成熟的时节,一到岭南,赵瑾瑜就先带她去了潮州最大的荔枝庄子,让陈琬琰体验了一下亲自采摘的乐趣,还亲手摘了一篮送给在京都的景睿帝。
“潮州看着恢复的还不错。”陈琬琰坐在屋檐下,吃着自己摘的荔枝,满足的喟叹,“真好吃。”
赵瑾瑜一路都在关注当年受灾地区的发展,江东这两年有嘉王操心着,重建的还算不错,农桑民生都已趋近灾前水平。
潮州与江东的漳州接壤,到了这里就会发现,此处各项恢复的不如漳州。
陈琬琰剥了一颗荔枝喂到赵瑾瑜嘴边,“灾后重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当年洪灾严重,这里是重灾区,恢复的肯定会慢一点,你也别皱着眉了。”
“这里恢复的慢,百姓就过的苦,朝廷拨的银子不少,目前瞧着竟是杯水车薪。”
“陛下怎么就钻牛角尖里去了,你是不是瞧着土坯房子心里不舒服了?”
赵瑾瑜诚实的点了点头,“当初雅州和茂州交界地动,那边重建时我们去看过,当时我就发誓,要让百姓们都住上舒适的木板房,只是没想到竟是这般难。”
陈琬琰笑道:“陛下怎知夯土房子不好,您进去坐坐就知道了,里面凉快着呢,再说了,树木生长周期长,若人人都伐木作房,那树也长不过来呀!”
赵瑾瑜只觉得那夯土房子不够高大宽阔,住起来想是不舒服,经她这般一说,就有些意动。
陈琬琰起身挽着他的手臂,说道:“岭南潮湿闷热,木板房固然干净明亮,但也容易被腐蚀,这夯土房容易修补还凉快,虽然看着不大,但也没陛下想的那般不好。”
虽然她生活的世界已经逐步淘汰了夯土房,但不能否认的是,在钢筋混凝土大规模使用前,夯土房一直都是主流。
赵瑾瑜狐疑的跟着她在庄子上找了一间夯土房,进去感受了一下,虽然不是很干净,但住着好像也挺不错的。
“那墙上掺的是稻草?”
“是呀,这样墙体更牢固。”
“你们那里也有这样的房子吗?”
陈琬琰笑道:“有的,上下五千年都没消失,所以这东西存在即合理,这不比茅草屋好吗,房顶还是瓦的呢。”
虽然在她那个世界,这种房屋已经很少见了,但也不是完全绝迹。
这里虽然也有砖,但都是垒城墙,给皇室与贵族官宦府邸做院墙铺地,建墓室用的。
一块就要二三十文,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砖瓦房还是先等一等,毕竟活在这个时代,还是要考虑上流圈中那些人的利益。
她来的久了,也不再是那个想一出是一出的莽撞姑娘了,身居高位,做决定前都要先考虑大局。
赵瑾瑜在屋里呆了半日,虽然有些不适应,但也确实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就道:“确实有点阴凉,那冬日不是很冷?”
陈琬琰掩唇笑道:“陛下去过凉州,怎还不知夯土保温的效果也很不错呢。”
夯土墙厚,只要窗户封的好,冬天屋里其实挺暖和的,西北边陲天寒,夯土建筑也多。
赵瑾瑜被她说的有些羞赧,他学的都是治国的大道理,确实有些不食人间烟火。
“你总是能宽我的心。”赵瑾瑜牵着陈琬琰的手出了夯土屋,上了出庄子的马车。
“因为我说的都是大实话呀!”
二人乘马车回城,晚膳吃了潮州的特色美食春饼,鸳鸯蟹膏,八宝素菜,石榴鸡,卤鹅等等,吃的陈琬琰鼓起了个小肚子。
一行人没有在潮州多停留,第二日便往循州方向去了,后又途径广州乘船直达雷州。
而这一路上,赵瑾瑜除了吃喝玩就没有再做别的,陈琬琰一直以为他是来查汤家粮食来源的,没想到竟然猜错了。
赵瑾瑜问:“想不想见见张策和他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