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要被他俩羞死了(第2页)

  士绅就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世族门阀、富商、地主以及还乡的官员和其亲属,因为有功名可以拥有额定的免税田,他们就大肆培养学子,利用土地兼并避田税。

  培养出的官员与富商勾结避商税,导致钱粮都在这些官员和士绅地主手里,江南赋税的重担都落在中小农身上,农民不得不依靠他们来避粮税,最后爆发士绅抗税,拖欠朝廷税款致使国库空虚。

  “哎,你们两个眉目传情也顾及着我好不好,你们刚才到底聊了什么?”

  赵瑾瑜清了下嗓子,问她:“将土地挂靠在皇亲国戚名下避粮税的问题,你怎么看?”

  “我不懂这个啊……”陈琬琰郁闷的说。

  这有关朝政的问题她哪里懂!

  “你随便说说自己的想法。”赵瑾瑜道。

  “我们的免税田不是都有大小限制的吗,怎么给人挂靠避粮税啊?”陈琬琰想不明白。

  赵敬淮抿唇,“皇室小宗的姻亲做了官,荫及家人,一日做了国戚就是官身,其家中子弟也都有受益,你还觉得免税田有限制吗?”

  皇亲国戚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相比之下,商贾的情况还在可控的范围内,明末的问题也不会在这里发生。

  “哦,难怪那些世家大族这么团结,原来都是利益共同体。”这么一说陈琬琰就明白了,这就是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罚他们不行吗,偷税漏税处以双倍罚款,收爵罢官,再犯抄家?”

  赵瑾瑜挑了挑眉,“你都知道的事情,为何父皇不做?”

  “啊?”陈琬琰被他问傻眼。

  “不是不做,是做不了。”赵敬淮看着她那傻呆呆的样子,心就柔软成了一片,“团结就是力量。”

  “噗!”陈琬琰听到这六个字,没忍住就笑了出来。

  不过说的确实有道理,皇亲国戚、王公贵胄抱团取暖,互相保护便是皇帝也无可奈何,要不然陛下想惩治后宫高位嫔妃,何须以身犯险。

  “一人做了官,鸡犬都升天,不是人人都像你们陈家一样,孤的彻彻底底。”赵敬淮喟叹,陈家不贪拿朝廷一分一毫的气节确实高尚。/

  提到自己家,陈琬琰就想起张家,“那张家卖官,是否也在官吏名下挂靠了田产?”

  赵瑾瑜反问:“你认为呢?”

  “哦!搞他!”陈琬琰兴奋的搓搓手。

  赵瑾瑜握住她的手,淡淡的‘嗯’了一声。

  张家的想法和那些商贾也没什么不同,不过就是敛财和扶持自己人,以此强大自身,等他家成了金窟,就拿他们填充国库。

  “走走,吃早膳去~”陈琬琰心情大好。

  赵瑾瑜和赵敬淮从浅谈书楼,到深议朝政,相谈甚欢,也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感。

  “经过刚才,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皇亲国戚、王公勋贵,妻妾成群可是大患。”陈琬琰边下阶梯,边见缝插针的给赵瑾瑜洗脑。

  赵瑾瑜失笑,故意说:“嗯,所以他们纳媵的数量都是按照品级高低,有明确规定的。”

  陈琬琰:“……”大意了!

  赵敬淮闷笑,“若得知心人,一生一人足矣。”

  陈琬琰赞同的猛点头,“对对对!”

  赵瑾瑜用力握了握她的手,总是不信任他!

  陈琬琰冲他无害一笑,“媵之下不是还有普通的妾室通房嘛。”

  规矩是死,人是活。

  皇亲勋爵规定内的媵妾都是官身命妇,从五品县男可纳三名媵妾,那些媵妾还是从八品的官身呢。

  这还只是编制内的媵妾,谁家还没几个编外妾呢。

  非勋爵人家没有媵妾,但纳妾室通房数量无拘束。

  “就你想的多。”赵瑾瑜无奈,她说的的确是事实,无法反驳。

  用过早膳,众人又陪景睿帝去善医堂,太医署在当地的医官正在传教医理,当地的郎中也响应号召,每月三到四次来此处义诊教学。

  张仲廉陪笑介绍,“善医堂归当地医署,善医堂的学员先学辩药,而后采药制药,习得医理后,可以去当地的县为百姓提供医疗救助。”

  朝廷在各州县均设有药田,当地医署更多的是种药和制药,炮制精品药材上贡给朝廷,其余药物用于当地医疗或军营,医署的医官还须在天灾发生时控制灾情,为军营培养随军医官。

  陈琬琰看不上他这副抢功的嘴脸,轻哼了一声,“是殿下想着既然京都太医署医疗教育不分家,医署的医学生为民诊病可以累积医学经验,边学习边实践,不但可以提升医术,还可以减轻百姓看病压力,固定开展公开教学,也能为朝廷招揽更多人才。”

  “这个想法很好。”景睿帝微笑,他早就有这个想法,就是这些年朝廷事情太多,腾不开手,没想到让他的九郎君先在益州实施了,不但没有增加朝廷的开支,还有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