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娇太子成了我的心尖宠意尽欢陈琬琰赵瑾瑜
第51章:他看到的都是她的优点(第2页)
“当真当真!”陈琬琰指着盘里的红薯,“这玩意要是养好,能长的比我手还大,粗的我都握不住。”
赵瑾瑜掩下激动的情绪,轻轻在她腰上捏了一下,说什么荤话呢?
陈琬琰冲他嘿嘿笑了一下,附在他耳边低声解释,“我不是那个意思。”
“你们说什么呢?”景睿帝在常福和常富的搀扶下缓步走来,身后还跟着陈青岩和七八两位皇子。
陈琬琰三人赶紧起身对他行礼。
景睿帝道:“都是自家人,无需多礼。”
赵瑾瑜道:“回禀父皇,我们在说这个红薯。”
“这不是青岩挖的那些野地瓜吗?”景睿帝亲眼看到陈青岩提溜着这玩意,笑的跟捡到宝贝了一样,还一路带到了益州。
陈青岩乐呵呵的说:“陛下,这东西就是臣一直在寻找的红薯,产量颇高。”
有了这玩意,以后他的兵还能饿着?
兵部还敢说养兵消耗太大,要消减戍边兵力?
赵瑾瑜让人摆午宴,景睿帝心情畅快,胃口也好了不少,虽然那东西看着不起眼,若真能解决粮产不足的问题,那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用过午膳,众人换便装出王府,在益州一众官员的簇拥下先去了书楼。
书楼是郑英在管理,见赵瑾瑜跟在一个气势威严的男人身侧,心里便对他的身份有了猜测,赶忙放下手中的书迎过来。
赵瑾瑜阻止了他行大礼,低声道:“微服出巡,不必多礼。”
书楼进出的学子很多,一楼不够清幽,借书选书的人比较多,大部分学子都是选了书在二楼,或者三楼的大厅和小书室看。
景睿帝进门就看到正中的墙上挂了一幅字,一看就是赵瑾瑜的笔墨,“禁止喧哗?”
难道不该是书山学海?
学海无涯?
志在千里?
业精于勤?
赵瑾瑜低声解释,“看书的人多,声音太大影响别人,所以才有了这个规矩。”
景睿帝颔首,“你们考虑的倒是周到。”
七皇子附和,“这书楼儿子瞧着挺不错,进门前还看到外面立着刻千字文和百家姓的大木牌。”
赵瑾瑜道:“那是为了教百姓识字,认自己名字,另外一侧还有个刻三字经,让人明理的木牌。”
“囊中羞涩办不起书卡的学子,在这里义务教小孩子十节启蒙课,就能在书楼免费看书,不识字的百姓来问名字,书楼里的学子会带他们去木牌找对应的字,教他们书写。”
“想法很好。”景睿帝赞道。
八皇子眼尖,看到地上摆放的板子,不解的问:“那刷了黑漆的木板是做什么用的?”
只有棺材才刷黑漆吧?
这黑板被人说过不吉利,陈琬琰局促的解释,“不是纯黑的,我加了墨绿色的……”
赵瑾瑜道:“那是郡主给买不起笔墨纸的小孩子做的书写板,粉笔可以在上面写字。”
赵瑾瑜走到黑板前的,在瓷罐里拿了一根石灰石和石膏制作的粉笔,在一块黑板上写了勤字。
有小孩子开蒙后,买不起书也租不起书,可以在木牌巩固知识,但背和看终究不如书写记的牢,书楼也无力承担那么多笔墨纸的消耗,陈琬琰便想出了这个主意。
“不愧是爹的娇宝儿,脑子就是好使。”陈青岩骄傲的说。
景睿帝走到一面书架前,就见那书架一侧刻了几个大字,“知识就是力量?”
他咀嚼了一下,觉得说的十分有道理。
又走到另一侧,“知识改变命运?”
写的很好,可是不押韵呀!
“这肯定是微臣的娇宝儿想出来的。”陈青岩自豪的说。
陈琬琰被他说的不好意思,就听景睿帝道:“不愧是我儿媳妇。”
陈琬琰:“……”她脸皮很薄的好不好!
七皇子淡笑着走到景睿帝跟前,“儿子听说这里头好些书都是商人捐赠,有位万姓商人同八弟还有些渊源。”
八皇子道:“万老爷是儿子妾室的父亲。”
景睿帝道:“朕知道他,这些年没少跟着琰儿做好事,你可得好好待人家闺女。”
跟在人群最后的万氏,在景睿帝跟前露了脸,心里无比的欢喜,八皇子待她是很好,但这话由景睿帝说出来,可是真在抬举她了。
陈琬琰回头,笑吟吟的看着万氏,“你父兄前些日子跟商队去了雅州,这两日应当就能赶回来,到时再安排你们一家团圆。”
赵瑾瑜掩下激动的情绪,轻轻在她腰上捏了一下,说什么荤话呢?
陈琬琰冲他嘿嘿笑了一下,附在他耳边低声解释,“我不是那个意思。”
“你们说什么呢?”景睿帝在常福和常富的搀扶下缓步走来,身后还跟着陈青岩和七八两位皇子。
陈琬琰三人赶紧起身对他行礼。
景睿帝道:“都是自家人,无需多礼。”
赵瑾瑜道:“回禀父皇,我们在说这个红薯。”
“这不是青岩挖的那些野地瓜吗?”景睿帝亲眼看到陈青岩提溜着这玩意,笑的跟捡到宝贝了一样,还一路带到了益州。
陈青岩乐呵呵的说:“陛下,这东西就是臣一直在寻找的红薯,产量颇高。”
有了这玩意,以后他的兵还能饿着?
兵部还敢说养兵消耗太大,要消减戍边兵力?
赵瑾瑜让人摆午宴,景睿帝心情畅快,胃口也好了不少,虽然那东西看着不起眼,若真能解决粮产不足的问题,那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用过午膳,众人换便装出王府,在益州一众官员的簇拥下先去了书楼。
书楼是郑英在管理,见赵瑾瑜跟在一个气势威严的男人身侧,心里便对他的身份有了猜测,赶忙放下手中的书迎过来。
赵瑾瑜阻止了他行大礼,低声道:“微服出巡,不必多礼。”
书楼进出的学子很多,一楼不够清幽,借书选书的人比较多,大部分学子都是选了书在二楼,或者三楼的大厅和小书室看。
景睿帝进门就看到正中的墙上挂了一幅字,一看就是赵瑾瑜的笔墨,“禁止喧哗?”
难道不该是书山学海?
学海无涯?
志在千里?
业精于勤?
赵瑾瑜低声解释,“看书的人多,声音太大影响别人,所以才有了这个规矩。”
景睿帝颔首,“你们考虑的倒是周到。”
七皇子附和,“这书楼儿子瞧着挺不错,进门前还看到外面立着刻千字文和百家姓的大木牌。”
赵瑾瑜道:“那是为了教百姓识字,认自己名字,另外一侧还有个刻三字经,让人明理的木牌。”
“囊中羞涩办不起书卡的学子,在这里义务教小孩子十节启蒙课,就能在书楼免费看书,不识字的百姓来问名字,书楼里的学子会带他们去木牌找对应的字,教他们书写。”
“想法很好。”景睿帝赞道。
八皇子眼尖,看到地上摆放的板子,不解的问:“那刷了黑漆的木板是做什么用的?”
只有棺材才刷黑漆吧?
这黑板被人说过不吉利,陈琬琰局促的解释,“不是纯黑的,我加了墨绿色的……”
赵瑾瑜道:“那是郡主给买不起笔墨纸的小孩子做的书写板,粉笔可以在上面写字。”
赵瑾瑜走到黑板前的,在瓷罐里拿了一根石灰石和石膏制作的粉笔,在一块黑板上写了勤字。
有小孩子开蒙后,买不起书也租不起书,可以在木牌巩固知识,但背和看终究不如书写记的牢,书楼也无力承担那么多笔墨纸的消耗,陈琬琰便想出了这个主意。
“不愧是爹的娇宝儿,脑子就是好使。”陈青岩骄傲的说。
景睿帝走到一面书架前,就见那书架一侧刻了几个大字,“知识就是力量?”
他咀嚼了一下,觉得说的十分有道理。
又走到另一侧,“知识改变命运?”
写的很好,可是不押韵呀!
“这肯定是微臣的娇宝儿想出来的。”陈青岩自豪的说。
陈琬琰被他说的不好意思,就听景睿帝道:“不愧是我儿媳妇。”
陈琬琰:“……”她脸皮很薄的好不好!
七皇子淡笑着走到景睿帝跟前,“儿子听说这里头好些书都是商人捐赠,有位万姓商人同八弟还有些渊源。”
八皇子道:“万老爷是儿子妾室的父亲。”
景睿帝道:“朕知道他,这些年没少跟着琰儿做好事,你可得好好待人家闺女。”
跟在人群最后的万氏,在景睿帝跟前露了脸,心里无比的欢喜,八皇子待她是很好,但这话由景睿帝说出来,可是真在抬举她了。
陈琬琰回头,笑吟吟的看着万氏,“你父兄前些日子跟商队去了雅州,这两日应当就能赶回来,到时再安排你们一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