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大开杀戒(第3页)

  陈琬琰颔首,“好,你很不错,尊敬陛下爱护百姓,你叫什么名字,本郡主会向怀王殿下举荐你的。”

  反正吏部的官员已经死回去了,赵瑾瑜想认命谁,无须听从吏部侍郎的安排,只需将自己拟的名单上呈京都吏部即可。

  长史老实说道:“下官姓马,字文忠。”

  “好名字。”陈琬琰自己不会用毛笔,求助的看向李珩,“小侯爷帮忙代笔写个借粮文书?”

  李珩反正已经见惯了她的野路子,事情办成也不用他们出力,写个文书倒也不费事,点头应了。

  幕僚赶紧让人送上了笔墨纸砚,替李珩磨好了磨,李珩执笔写完递给她看了看,陈琬琰掏出自己的印章,又让户部郎中与兵部侍郎分别盖了章,他们二人带表了正仓和军仓。

  陈琬琰对幕僚招招手,“将你家大人的官印拿来盖上。”

  不是要走合法程序吗,她这个人最遵守法规了,该有的她都给他做足了。

  幕僚心知太守这回怕是栽了,一个监管不利的罪名打下来,被罢官贬职都是小事,只怕脑袋也要不保。

  他听话的去取了官印,陈琬琰将文书递给马文忠,“一式两份,借多少还多少,赶紧去办。”

  马文忠接过文书看了一遍仔细收好,便带着司仓参军等人出了太守府。

  等在外头的金山看到马文忠带着人出来,吊着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梓潼县的军仓和正仓确实是没粮了,他们耗不起。

  一旦绵州都督与季从之达成共识,龙州和剑州便会跟着反叛,蕃国若是攻破松州,他们就退无可退了,进驻剑州和龙州的镇西军就会被围困在中间。

  陇右道的镇西军来不急救援,季从之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取得胜利。

  季从之在剑南道确实势如破竹,绵州都督既想要富贵还不想担风险,就拖着镇西军等他们彻底断粮再转投季从之。

  陈琬琰出太守府金山已经不在了,留了侍卫在府外等她。

  “郡主,金大人去了常平仓,他今日就会跟着运粮军回梓潼县,留了属下跟您一起去龙州和文州,金大人说那里已经安排好了,您尽管砍人就成。”侍卫说完递了张写着名单的纸给她。

  陈琬琰:“……”

  这就是所谓的先礼后兵,干的漂亮啊!

  金山负责礼貌求援,她负责帅气砍人,完美啊!

  要是她不怕血就没遗憾了。

  还好她戳死那个二百五的时候憋着气没发抖,要不然就装逼失败了。

  陈琬琰招来陆久,道:“梓州的官仓只怕情况也不容乐观,你去常平仓找金叔父,让禁卫先护送一批粮食到梓州应急。”

  她交代完正事,便与李珩等人回了驿馆,他们休息一夜明日便要启程去龙州。

  太医署的医官见他们回来,询问明天去龙州的事宜,李珩见她神色疲惫便让她回房歇息,自己处理余下的事。

  她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睡不着,无论是赵瑾瑜还是她父王,亦或是镇西军,都不能有任何闪失。

  一个是她的爱人,一个是亲人,还有保卫国家的将士,她便是屠光三州的官员也要保护他们!

  翌日一早,陈琬琰他们便启程去了龙州,剑州的事自有人善后,赵瑾瑜早就安排了人等在剑州,接下来自有他们接手剑州,暂代知州和通判。

  太医署的人在龙州遇到了薛时的药材商队,他们的目的地一致便结伴而行。

  陈琬琰等人因为有了在剑州的配合,到了龙州就将有异心的官员砍了个干净,陈琬琰负责杀鸡儆猴,刑部官员负责记录案宗审理,李珩负责宣读手谕起草借粮文书,户部和兵部官员就负责盖章。

  金山的人去运粮,赵瑾瑜的人来收摊。

  一行人配合越来越默契,也不觉得没人迎接丢人了,反正藐视他们的都得死,出了龙州马不停蹄的奔赴到了文州,一样的流程走下来竟然还有些意犹未尽。

  刑部侍郎羡慕的说道:“郡主这剑可真好使。”

  在剑南道这么久,自然将这把剑的由来打听的清清楚楚。

  “这剑也就在剑南道有用,出了剑南道还是陛下御赐的尚方宝剑好用。”陈琬琰谦虚的抱住她的大宝剑。

  一行人从文州去了凉州,终于感受到了凉州官员的热情。

  凉州太守率领一众大小官员将他们迎进了太守府,又给他们在府里安置了住处,众人这才有了身带皇命的感觉。

  对啊!娘的,那些人不来城门口迎接就算了,还不邀请他们住太守府,这像话吗!

  陈琬琰道:“我还是回王府住,小侯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