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娇太子成了我的心尖宠意尽欢陈琬琰赵瑾瑜
第587章:问心无愧(第2页)
工部侍郎聂远游领头自荐,率水部郎中及员外郎,带领一众水部官员一同前往排查治理水患。
赵瑾瑜不动声色的抚摸着手腕上的琉璃手串,等救治水患的事安排完,就该议凉州被焚烧的稻田之事了。
“因水患而流离失所的难民涌向各地,当地官府须得将人好生安顿不可轻怠。”
岭南的灾民大多数都逃往黔中道,岭南道西面以及剑南道方向避难,结伴成群的灾民更得注意安抚,有些州县官员为了政绩或是嫌麻烦,拒绝安顿灾民,被驱逐的灾民无所依情绪失控,爆发动乱的事屡见不鲜。
景睿帝又点了十几名官员任黜陟使,前往各地州府巡视了解情况,对各州官吏进行政绩考察奖惩,访民间疾苦,赈济穷乏。
水患的事暂时安排完了。
兵部尚书韦大人立马出列道:“凉州数万顷稻田被焚损失惨重,微臣以为应当立即召萧王回京,另派守将去凉州,并派巡查使去凉州了解情况,蒙军焚田造成数万顷成熟的稻子绝收,萧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许尚书立马出列反驳道:“微臣以为不妥,凉州战事不断,此时更换守将容易军心涣散于战事不利。”
韦尚书叱道:“凉州自年后便一直在打仗消耗粮草,如今粮食已经长成却被烧毁在田中,凉州所需粮草皆须从各地调动,微臣怀疑蒙军犯境是假,萧王刻意消耗国库是真。”
许尚书眸中闪过一抹诧异,这话说的诛心,只差将陈青岩通敌挂在嘴边了。他寻思着陈琬琰临走前说的话,她一早便知有人要弹劾陈青岩?
那韦尚书所言可是真?
他还在思忖前阵子发生的事,赵锦锋出列驳道:“凡事都讲求个证据,韦大人话不要乱说。”
“若是他心中无鬼,为何拒绝姻亲张家的儿郎去军营历练?”
赵锦锋被他噎了一下,许尚书道:“韦大人这话是从何处得知呢?”
“犬子尚武又与张家兄弟交好,闲谈时曾问过张家公子因何不去凉州从军建功立业,张家公子便将被被萧王拒绝的事说了。”韦尚书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同为武将出身,微臣犬子也曾想去军营历练,奈何萧王不收。”
有几个武将附和道:“微臣也被萧王拒绝过。”138阅读网
景睿帝问定国公道:“可有此事?”
定国公拱手道:“微臣不敢隐瞒圣上,确有此事。”
赵瑾瑜冷漠的看着底下众人,原本是治军严明,不私自收权贵家公子进军营混军功,这时竟成了错。
他们若想去军营历为何要走后门,不去从小兵做起!
“儿臣以为这恰巧说明了萧王治军严明,并无不妥之处。”赵瑾瑜道。
赵锦锋亦道:“此事并不能算作萧王有异动的证据,只能说明萧王为人严苛,待诸位大人一视同仁。”
韦尚书被赵瑾瑜二人合伙噎了一句,顿时有些无语,他俩都与萧王无姻亲关系了,一个两个都被萧王家的姑娘折磨过,不同他一起踩萧王,还替他辩驳,简直昏庸。
郭御史见韦尚书被噎住,出列道:“前太府寺卿项珐亮指控萧王父女通敌叛国,他临终前留下一封遗书给微臣,指控陈青岩父女搅乱京都物价,与蒙军打假仗消耗朝廷粮草,疯狂敛财。”
赵锦锋眉头紧锁,凌厉的目光扫向他,郭御史并不看他,垂首而立在紫宸殿正中,从袖中掏出一张厚厚的纸高举在众人面前。
紫宸殿安静了一瞬,立马有小内侍接过他手中的东西上呈至御前。
赵瑾瑜不动声色的抚摸着手腕上的琉璃手串,等救治水患的事安排完,就该议凉州被焚烧的稻田之事了。
“因水患而流离失所的难民涌向各地,当地官府须得将人好生安顿不可轻怠。”
岭南的灾民大多数都逃往黔中道,岭南道西面以及剑南道方向避难,结伴成群的灾民更得注意安抚,有些州县官员为了政绩或是嫌麻烦,拒绝安顿灾民,被驱逐的灾民无所依情绪失控,爆发动乱的事屡见不鲜。
景睿帝又点了十几名官员任黜陟使,前往各地州府巡视了解情况,对各州官吏进行政绩考察奖惩,访民间疾苦,赈济穷乏。
水患的事暂时安排完了。
兵部尚书韦大人立马出列道:“凉州数万顷稻田被焚损失惨重,微臣以为应当立即召萧王回京,另派守将去凉州,并派巡查使去凉州了解情况,蒙军焚田造成数万顷成熟的稻子绝收,萧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许尚书立马出列反驳道:“微臣以为不妥,凉州战事不断,此时更换守将容易军心涣散于战事不利。”
韦尚书叱道:“凉州自年后便一直在打仗消耗粮草,如今粮食已经长成却被烧毁在田中,凉州所需粮草皆须从各地调动,微臣怀疑蒙军犯境是假,萧王刻意消耗国库是真。”
许尚书眸中闪过一抹诧异,这话说的诛心,只差将陈青岩通敌挂在嘴边了。他寻思着陈琬琰临走前说的话,她一早便知有人要弹劾陈青岩?
那韦尚书所言可是真?
他还在思忖前阵子发生的事,赵锦锋出列驳道:“凡事都讲求个证据,韦大人话不要乱说。”
“若是他心中无鬼,为何拒绝姻亲张家的儿郎去军营历练?”
赵锦锋被他噎了一下,许尚书道:“韦大人这话是从何处得知呢?”
“犬子尚武又与张家兄弟交好,闲谈时曾问过张家公子因何不去凉州从军建功立业,张家公子便将被被萧王拒绝的事说了。”韦尚书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同为武将出身,微臣犬子也曾想去军营历练,奈何萧王不收。”
有几个武将附和道:“微臣也被萧王拒绝过。”138阅读网
景睿帝问定国公道:“可有此事?”
定国公拱手道:“微臣不敢隐瞒圣上,确有此事。”
赵瑾瑜冷漠的看着底下众人,原本是治军严明,不私自收权贵家公子进军营混军功,这时竟成了错。
他们若想去军营历为何要走后门,不去从小兵做起!
“儿臣以为这恰巧说明了萧王治军严明,并无不妥之处。”赵瑾瑜道。
赵锦锋亦道:“此事并不能算作萧王有异动的证据,只能说明萧王为人严苛,待诸位大人一视同仁。”
韦尚书被赵瑾瑜二人合伙噎了一句,顿时有些无语,他俩都与萧王无姻亲关系了,一个两个都被萧王家的姑娘折磨过,不同他一起踩萧王,还替他辩驳,简直昏庸。
郭御史见韦尚书被噎住,出列道:“前太府寺卿项珐亮指控萧王父女通敌叛国,他临终前留下一封遗书给微臣,指控陈青岩父女搅乱京都物价,与蒙军打假仗消耗朝廷粮草,疯狂敛财。”
赵锦锋眉头紧锁,凌厉的目光扫向他,郭御史并不看他,垂首而立在紫宸殿正中,从袖中掏出一张厚厚的纸高举在众人面前。
紫宸殿安静了一瞬,立马有小内侍接过他手中的东西上呈至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