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捐棉衣(第3页)

  古往今来的第一笔,来自民间给朝廷的捐的赈灾款。

  他自从接受了陈琬琰,怎么看怎么满意。

  她看的通透,看得出雪灾的危害,不止是百姓伤亡受冻。

  如果现在不拿出有效措施,一旦发生动乱,朝廷纵然能派兵镇压,小动乱好解决,若是被敌国奸细煽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动乱呢?

  这个时候一定要让受灾的百姓看到朝廷有所作为,要让百姓安心,对朝廷有信心。

  他眼睛一亮,对啊,朝廷要有作为,后宫不跟着陈琬琰一起善良善良吗?有了后宫的带头,其他大臣的女眷自然也会跟着捐。

  赵瑾瑜见景睿帝眼神忽闪忽闪,就知道他心里有了主意,他一点也不怕没人跟着捐,就算没人跟着捐,还有他呢。

  “父皇,儿臣想以母后的名义捐第一笔银钱。”如果母后还在世,她一定会第一个支持陈琬琰。

  沈皇后故去之后,她的嫁妆产业都归了赵瑾瑜,沈皇后善经营,留下的财产十分可观。

  要不然他也养不起这么多暗卫。

  景睿帝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成年的儿子都在争储,唯有未成年的幼子一直安分守己,替他解忧。

  赵瑾瑜以沈皇后的名义捐款,后宫的女人都不用他开口,就会主动掏钱出来。

  户部的几个官员都是老滑头了,陈琬琰和太子这一带头,接下来朝中的大臣都要跟着善良善良了。

  国库一下就不虚空了。

  宣平侯暗自感叹,他这儿媳妇要是男子,进了户部还愁国库空虚吗?

  大臣、世家大族、商贾,还有他们家中的女眷谁不想得个贤善的好名声,他们名利钱财都有了,也追求百姓的爱戴。

  他仿佛已经看到一笔一笔的银子,和堆积成山的棉衣在向他招手。

  他这个儿媳妇绝非池中物,虽然毛躁不够细心,却很有些小聪明,她所出的点子,自己不懂能带来的利益,便需要一个有智谋的人点化。

  她适合做大方向的引领,却做不来小细节的把控。

  这样的人他们宣平侯府留的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