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阿爹是年代文男主对照组香酥栗
189. 有钱人啊 三更合一(第2页)
王一城一共写了三本农村的家长里短,黑色幽默的喜剧,之后接连两本都是情故事,除了这本一下子让他声名鹊起,到处都有传说的民国情故事。
他紧跟着还写了一本,讲真,王一城不想署本名,有点羞耻。
妥妥的真的羞耻。
但是吧,如果是他本名,那就是一个招牌,钱多。
在羞耻和金钱之间,王一城果断的选择了金钱,做人,最重要是从心。
羞耻不羞耻的有什么,又不会少一块肉,还是有钱更好的,王一城倒是很果断,果断的选择本名。
这第二本还没开始正式投稿,就有了好几个小插曲。
第一个就是投稿风波。他都还没开始投给王编辑,嗯,本来是投给王编辑还有白编辑都可以的,但是王编辑觉得王一城不投给他就是背叛情,见天儿的在他们家转悠,堵着王一城,愣是第一时间给稿子抢走了。
王一城:"……"
你敢信?
现在的编辑,都如狼似虎啊。
这事儿气的白编辑直接去他们办公室骂人。
王编辑死猪不怕开水烫。
他眼馋上一本太久了,自己总算抓住了。骂就骂,也不会少一块肉。
十年代初,缺人才啊!
而第二个小插曲就是黄小姐,黄小姐是得出王一城这个人本身的价值的,她跟蓝家又有联系,一听说王一城又写了一本情故事,立刻就找上了王一城。
双方沟通了故事的情节,即便是还没有到所有的稿子,但是因为沟通过整体的情节,她立刻就拍板买下了这个故事的版权。当然这一次不是万块钱的价格。
她直接给了翻倍。
而报社那边也盯着黄小姐的动作呢,一这一茬儿还有什么不懂?冲鸭!
所以其实这两年,王一城不算是高产的,不过收入却是疯狂的增长,钱赚的特别多。港城那边是个讲究效率的地方,像是下半年买下来的版权,年末就已经拍完了,年期间上映,明明还是一个让人哭的死去活来的情片。在喜庆的春节格格不入,但是却再次引发观影热潮。
其实黄小姐他们第一次大卖之后,市场上就出现了不少仿冒品。这是港城电影的通病,但凡是有一个大热片,那么不出一个月就能出来无数个套娃仿冒品。
好不好的,搂草打兔子,纯为了赚钱。
有的跟风赚了点,有的跟风也没用。不过他们都很难达到人家正品的热度。
这一次王一城的第二本情故事改编,不少人都在等着效果呢,结果,跌破眼球,狗血又酸爽,你觉得剧情要这样了,但是偏偏剧情那样了。
让人欲罢不能。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很多人注意王一城这个人了。虽说他之前也算是名声大噪,但是突然冒头也突然悄无声息没水花的人也不少,再说王一城本身是在四九城,跟他们有距离。
他们多少还是有点不起的。
就,懂的都懂。
这年头都这个熊样儿。
不过没人嫌钱咬手啊,有人在意有人不在意,港城恰好是一个只钱的地方,王一城的故事有水平,但凡有点眼光都得出。这都巴巴的盯着王一城呢。
可别说王一城只在港城和弯省有名气,在这边热度也很大了。
《瞧着一家人》热播,多少拉高了王一城的名气,他写完三部农村喜剧之后改换赛道写情故事,崇拜者更多,而且大家也发现,王一城这个人的文章,不好评论,真的不好评论。
你说他写的通俗,文不好,任谁都不敢这么说,因为王一城文很好。即便是他写农村故事,都能出来文很好的。
你说他故事狗血,也没法儿这么说,因为故事太颖了,根本就没有想过还能是这样。虽然狗血一盆盆的泼,但是真是完全没见过这种走向。
你要说他风格单一,更不敢说了,他写的这两个题材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好些个人还在心里嘀咕,这要是说他风格单一,他不会再换一个吧。
没人敢说他换个题材就写不好,毕竟,他现在写过的两个风格,截然不同,一个笑死,一个哭死。
所以如果点评他的文章,真是找不到很好的切入点,你挑刺儿都难找线头。
报纸对于王一城的评论文章不太多,但是不妨碍他一路名声大噪。
不过王一城虽然名声大噪,不管在这边还是其他地方,他都是相当有名气。但是他倒是一点也没飘,还是该咋样就咋样。日子还是跟以前一样过。
跟同学之间也是跟以前没啥两样,有钱也没耽误好好学习。
王一城的成绩,那从来都是名列前茅。
现在更是提前保研了,大四的日子,其他人已经心情浮躁的等待下学期的实习安排,王一城倒是淡定的很,一如既往的三点一线。他现在就是学校,回家,去高中。
王美宝同学今年高考,现在已经月了,距离高考没多久了,王一城几乎每隔一天都会给闺女送一碗汤。别宝丫现在学习很忙碌,分身乏术,恨不能利用上每一个时间,但是小姑娘倒是一点也没瘦,气色也挺好的。
这能不好吗?最后半学期,王一城是变着花样儿给闺女滋补。
燕窝粥,银耳粥,老母鸡汤,还有鸽子汤……各种滋补,应有尽有。
因为补得好,宝丫气色和精神比同班同学好多了。
两年过去,小姑娘也长个儿了,她今年十了,虚岁十七,愣是长到了一米七。她是他们班最高的女同学。
算起来,都没成年,妥妥的还能长个儿。
王一城觉得女儿个子高高的蛮好的,不过可别长到一米啊,这就有点太高了。而且,他这个当爹的才一五,如果闺女长到了一米,他会觉得不好意思的。
不过这现在多高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高考。这不,王一城傍晚提着保温壶就溜达来学校,他自己一个人也没有骑车,不算远的距离溜达过来正好锻炼。
其实王一城买房子了,不过因为他们都在这边上
学,所以王一城也没想搬家,这住得近才方便呢,住的太远了,上学都耽误时间,有那个时间早睡一会儿不好吗?
正是因此,所以王一城毕业之前就没打算搬家了。
不过他可是记得真真儿的,于招娣说过,四九城四合院以后是值大钱的。所以去年手里钱多了,王一城就已经托了本地通瘦子同志帮忙留意。
房子是去年买到的,距离故宫十分近,步行比他去学校还近,也就是说出门没多远就是故宫,王一城十分满意。这是相当相当优越的位置,当然,价钱也优越。搁现在是想也想不到的天价。
这好的东西啊,不管什么时候都是贵的。
他买的这栋房子已经不算是四合院了,这是清朝年间的王府,要了命了,王一城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买到王府。不过要不说社会主义好呢,老百姓当家做主啊。
搁他上辈子那会儿还想住王府?
王府的厕所你都别想!
但是现在,这是他的了。
嘿嘿粉_扑-儿文~學呦!>。
半夜做梦都能笑醒。
这可不是老百姓可以随随便便买的,王一城也没想到能一下子入手一个王府,不过他托瘦子找房子的时候也说过要求的,他要的就是产权清晰,各方面优越的。
瘦子跟王一城贼熟悉,自然也晓得王一城这个人的性子。
他这个人的消费观就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买最好最喜欢的,他可不会找什么便宜的替代品。再王一城来,既然要选就选好的,宁愿多花钱也是如此,替代品这种东西可不存在于王一城的考虑内。而且即便是买了平替,最后还是想要那个好的,倒是不如一开始就选择最喜欢的。
所以他一早就想要好一点的,瘦子是知道王一城消费观的,也知道他最近稿费雪花一样飞来。索性就大着胆子帮他找,没想到竟然找到了一个王府。
这家人要出国离开,所以才想卖祖宅。
不过开价真不低,这现在工人工资三四十的情况下,他家就敢要四十万,这一般人真是都不敢,万元户都要被仰视的时代。
所以这家人卖了大半年了,还没有一个房的。
最后一路往下降价,到了三十七万,才遇到了王一城这么一个房的。
讲真,王一城刚去房的时候,那家子都没觉得王一城买的起,不过鉴于他是唯一一个敢来房的,这家人态度还是很好的。毕竟难得见这样的傻大胆儿啊。
其实他们家也知道要的高,可是这有什么办法,这本来就不是能便宜卖的东西,太低了他们也觉得亏死。不过倒是完全没想到,王一城还真是决定要买。
王一城也想,自己是疯了才不买。
这四合院是王府,是王府啊。
虽说早些年也被嚯嚯了一些,但是里面好东西不少。就说有些房梁的木头,都不是一般人家能用的。这地方面积也不小,有池塘有假山,假山还是太湖石。不说多贵重,总归是值得的。
王一城来去,最后讲价到三十五万,双方皆大欢喜。
王一城就是这样的人,明明讲了价,却也不会让人家不高兴。
说实在的,王一城真是的满心满眼的不错,毕竟,从骨子里讲,他是有上辈子记忆的,他虽然觉得楼房住的方便。但是却也更喜欢这种四合院。
这跟他最早买房不想买普通的民房可不同啊。
这种王府和普通四合院或者大杂院能一样吗?
那说破天也不能。
王一城果断的下手,办好了所有手续。相比于不少四合院手续乱七糟,还有一些不肯迁移的老住户,这个王府倒是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其实这也不意外,一般这种房屋都不适合分配出去,而是留作其他用处了,所以虽然房屋有些损坏,但是却也不涉及产权方面的问题。
王一城也不想买个房子跟死赖着不走的租户掰扯。
还别说,真的有这种情况的房子。
他可不干,有钱买啥不行,干啥自找麻烦。
王一城这边买了王府,却也不能立刻搬进去,这边也荒废了很久,需要收拾的。一事不劳二主,他找了瘦子舅舅,瘦子舅舅就跟人一起干装修的。
他们接了这个活儿,因为王府太大,整体要修缮的地方太多,王一城又要保持原有的古色古香。这修葺工程就得大半年了,还别说,这是这么回事儿,王一城房子是去年下半年买的,办完手续还没到年末呢。到现在月了,还没彻底修葺好呢。不过就算是修葺好了,王一城也没打算立刻去住。
那边上学还有点距离,不怎么方便,如果真是搬过去,他还是想买个车的。可惜现在小汽车不允许私人购买。他正琢磨这个事儿呢,毕竟,他可是注重享受王一城。
有钱不花,怎么可能是他。
不过现在,王一城倒是普普通通一个老父亲,提着保温壶来高中,宝丫习惯了亲爹隔一天来一次,傍晚下课就奔向门口。
"爸!"
宝丫不喜欢梳马尾,跑起来摇摇晃晃的,她一贯都是丸子头。
小姑娘穿着一身校服,清爽极了。
"爸爸,今天是什么好吃的啊?"
虽然都快半学期了,但是宝丫也吃不腻,因为爸爸每次都会换点花样儿,变变口味儿,所以根本不腻人。
"我炖了燕窝,还给你做了桂花糕。"
宝丫笑眯眯的:"哇哦。"
他紧跟着还写了一本,讲真,王一城不想署本名,有点羞耻。
妥妥的真的羞耻。
但是吧,如果是他本名,那就是一个招牌,钱多。
在羞耻和金钱之间,王一城果断的选择了金钱,做人,最重要是从心。
羞耻不羞耻的有什么,又不会少一块肉,还是有钱更好的,王一城倒是很果断,果断的选择本名。
这第二本还没开始正式投稿,就有了好几个小插曲。
第一个就是投稿风波。他都还没开始投给王编辑,嗯,本来是投给王编辑还有白编辑都可以的,但是王编辑觉得王一城不投给他就是背叛情,见天儿的在他们家转悠,堵着王一城,愣是第一时间给稿子抢走了。
王一城:"……"
你敢信?
现在的编辑,都如狼似虎啊。
这事儿气的白编辑直接去他们办公室骂人。
王编辑死猪不怕开水烫。
他眼馋上一本太久了,自己总算抓住了。骂就骂,也不会少一块肉。
十年代初,缺人才啊!
而第二个小插曲就是黄小姐,黄小姐是得出王一城这个人本身的价值的,她跟蓝家又有联系,一听说王一城又写了一本情故事,立刻就找上了王一城。
双方沟通了故事的情节,即便是还没有到所有的稿子,但是因为沟通过整体的情节,她立刻就拍板买下了这个故事的版权。当然这一次不是万块钱的价格。
她直接给了翻倍。
而报社那边也盯着黄小姐的动作呢,一这一茬儿还有什么不懂?冲鸭!
所以其实这两年,王一城不算是高产的,不过收入却是疯狂的增长,钱赚的特别多。港城那边是个讲究效率的地方,像是下半年买下来的版权,年末就已经拍完了,年期间上映,明明还是一个让人哭的死去活来的情片。在喜庆的春节格格不入,但是却再次引发观影热潮。
其实黄小姐他们第一次大卖之后,市场上就出现了不少仿冒品。这是港城电影的通病,但凡是有一个大热片,那么不出一个月就能出来无数个套娃仿冒品。
好不好的,搂草打兔子,纯为了赚钱。
有的跟风赚了点,有的跟风也没用。不过他们都很难达到人家正品的热度。
这一次王一城的第二本情故事改编,不少人都在等着效果呢,结果,跌破眼球,狗血又酸爽,你觉得剧情要这样了,但是偏偏剧情那样了。
让人欲罢不能。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很多人注意王一城这个人了。虽说他之前也算是名声大噪,但是突然冒头也突然悄无声息没水花的人也不少,再说王一城本身是在四九城,跟他们有距离。
他们多少还是有点不起的。
就,懂的都懂。
这年头都这个熊样儿。
不过没人嫌钱咬手啊,有人在意有人不在意,港城恰好是一个只钱的地方,王一城的故事有水平,但凡有点眼光都得出。这都巴巴的盯着王一城呢。
可别说王一城只在港城和弯省有名气,在这边热度也很大了。
《瞧着一家人》热播,多少拉高了王一城的名气,他写完三部农村喜剧之后改换赛道写情故事,崇拜者更多,而且大家也发现,王一城这个人的文章,不好评论,真的不好评论。
你说他写的通俗,文不好,任谁都不敢这么说,因为王一城文很好。即便是他写农村故事,都能出来文很好的。
你说他故事狗血,也没法儿这么说,因为故事太颖了,根本就没有想过还能是这样。虽然狗血一盆盆的泼,但是真是完全没见过这种走向。
你要说他风格单一,更不敢说了,他写的这两个题材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好些个人还在心里嘀咕,这要是说他风格单一,他不会再换一个吧。
没人敢说他换个题材就写不好,毕竟,他现在写过的两个风格,截然不同,一个笑死,一个哭死。
所以如果点评他的文章,真是找不到很好的切入点,你挑刺儿都难找线头。
报纸对于王一城的评论文章不太多,但是不妨碍他一路名声大噪。
不过王一城虽然名声大噪,不管在这边还是其他地方,他都是相当有名气。但是他倒是一点也没飘,还是该咋样就咋样。日子还是跟以前一样过。
跟同学之间也是跟以前没啥两样,有钱也没耽误好好学习。
王一城的成绩,那从来都是名列前茅。
现在更是提前保研了,大四的日子,其他人已经心情浮躁的等待下学期的实习安排,王一城倒是淡定的很,一如既往的三点一线。他现在就是学校,回家,去高中。
王美宝同学今年高考,现在已经月了,距离高考没多久了,王一城几乎每隔一天都会给闺女送一碗汤。别宝丫现在学习很忙碌,分身乏术,恨不能利用上每一个时间,但是小姑娘倒是一点也没瘦,气色也挺好的。
这能不好吗?最后半学期,王一城是变着花样儿给闺女滋补。
燕窝粥,银耳粥,老母鸡汤,还有鸽子汤……各种滋补,应有尽有。
因为补得好,宝丫气色和精神比同班同学好多了。
两年过去,小姑娘也长个儿了,她今年十了,虚岁十七,愣是长到了一米七。她是他们班最高的女同学。
算起来,都没成年,妥妥的还能长个儿。
王一城觉得女儿个子高高的蛮好的,不过可别长到一米啊,这就有点太高了。而且,他这个当爹的才一五,如果闺女长到了一米,他会觉得不好意思的。
不过这现在多高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高考。这不,王一城傍晚提着保温壶就溜达来学校,他自己一个人也没有骑车,不算远的距离溜达过来正好锻炼。
其实王一城买房子了,不过因为他们都在这边上
学,所以王一城也没想搬家,这住得近才方便呢,住的太远了,上学都耽误时间,有那个时间早睡一会儿不好吗?
正是因此,所以王一城毕业之前就没打算搬家了。
不过他可是记得真真儿的,于招娣说过,四九城四合院以后是值大钱的。所以去年手里钱多了,王一城就已经托了本地通瘦子同志帮忙留意。
房子是去年买到的,距离故宫十分近,步行比他去学校还近,也就是说出门没多远就是故宫,王一城十分满意。这是相当相当优越的位置,当然,价钱也优越。搁现在是想也想不到的天价。
这好的东西啊,不管什么时候都是贵的。
他买的这栋房子已经不算是四合院了,这是清朝年间的王府,要了命了,王一城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买到王府。不过要不说社会主义好呢,老百姓当家做主啊。
搁他上辈子那会儿还想住王府?
王府的厕所你都别想!
但是现在,这是他的了。
嘿嘿粉_扑-儿文~學呦!>。
半夜做梦都能笑醒。
这可不是老百姓可以随随便便买的,王一城也没想到能一下子入手一个王府,不过他托瘦子找房子的时候也说过要求的,他要的就是产权清晰,各方面优越的。
瘦子跟王一城贼熟悉,自然也晓得王一城这个人的性子。
他这个人的消费观就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买最好最喜欢的,他可不会找什么便宜的替代品。再王一城来,既然要选就选好的,宁愿多花钱也是如此,替代品这种东西可不存在于王一城的考虑内。而且即便是买了平替,最后还是想要那个好的,倒是不如一开始就选择最喜欢的。
所以他一早就想要好一点的,瘦子是知道王一城消费观的,也知道他最近稿费雪花一样飞来。索性就大着胆子帮他找,没想到竟然找到了一个王府。
这家人要出国离开,所以才想卖祖宅。
不过开价真不低,这现在工人工资三四十的情况下,他家就敢要四十万,这一般人真是都不敢,万元户都要被仰视的时代。
所以这家人卖了大半年了,还没有一个房的。
最后一路往下降价,到了三十七万,才遇到了王一城这么一个房的。
讲真,王一城刚去房的时候,那家子都没觉得王一城买的起,不过鉴于他是唯一一个敢来房的,这家人态度还是很好的。毕竟难得见这样的傻大胆儿啊。
其实他们家也知道要的高,可是这有什么办法,这本来就不是能便宜卖的东西,太低了他们也觉得亏死。不过倒是完全没想到,王一城还真是决定要买。
王一城也想,自己是疯了才不买。
这四合院是王府,是王府啊。
虽说早些年也被嚯嚯了一些,但是里面好东西不少。就说有些房梁的木头,都不是一般人家能用的。这地方面积也不小,有池塘有假山,假山还是太湖石。不说多贵重,总归是值得的。
王一城来去,最后讲价到三十五万,双方皆大欢喜。
王一城就是这样的人,明明讲了价,却也不会让人家不高兴。
说实在的,王一城真是的满心满眼的不错,毕竟,从骨子里讲,他是有上辈子记忆的,他虽然觉得楼房住的方便。但是却也更喜欢这种四合院。
这跟他最早买房不想买普通的民房可不同啊。
这种王府和普通四合院或者大杂院能一样吗?
那说破天也不能。
王一城果断的下手,办好了所有手续。相比于不少四合院手续乱七糟,还有一些不肯迁移的老住户,这个王府倒是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其实这也不意外,一般这种房屋都不适合分配出去,而是留作其他用处了,所以虽然房屋有些损坏,但是却也不涉及产权方面的问题。
王一城也不想买个房子跟死赖着不走的租户掰扯。
还别说,真的有这种情况的房子。
他可不干,有钱买啥不行,干啥自找麻烦。
王一城这边买了王府,却也不能立刻搬进去,这边也荒废了很久,需要收拾的。一事不劳二主,他找了瘦子舅舅,瘦子舅舅就跟人一起干装修的。
他们接了这个活儿,因为王府太大,整体要修缮的地方太多,王一城又要保持原有的古色古香。这修葺工程就得大半年了,还别说,这是这么回事儿,王一城房子是去年下半年买的,办完手续还没到年末呢。到现在月了,还没彻底修葺好呢。不过就算是修葺好了,王一城也没打算立刻去住。
那边上学还有点距离,不怎么方便,如果真是搬过去,他还是想买个车的。可惜现在小汽车不允许私人购买。他正琢磨这个事儿呢,毕竟,他可是注重享受王一城。
有钱不花,怎么可能是他。
不过现在,王一城倒是普普通通一个老父亲,提着保温壶来高中,宝丫习惯了亲爹隔一天来一次,傍晚下课就奔向门口。
"爸!"
宝丫不喜欢梳马尾,跑起来摇摇晃晃的,她一贯都是丸子头。
小姑娘穿着一身校服,清爽极了。
"爸爸,今天是什么好吃的啊?"
虽然都快半学期了,但是宝丫也吃不腻,因为爸爸每次都会换点花样儿,变变口味儿,所以根本不腻人。
"我炖了燕窝,还给你做了桂花糕。"
宝丫笑眯眯的:"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