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株连甚广(第2页)

  “皇爷爷,这些官员,认真核实清楚就行了,为何要大肆搞株连呢?那些没有犯错的官员,就应该放了他们,岂能这样做呢?!”

  “你这是要包庇那些臣子?!”

  “皇孙并非是包庇,只不过皇爷爷这样做,太让天下的臣子寒心了。这些官员都是大明的肱骨之臣,是大明的支柱,不能诛杀他们啊!”

  “允炆,你是在责怪朕草菅人命吗?”

  “皇孙不敢,但是皇爷爷如今的行为,实在难以称得上是仁政。”朱允炆低声说道。

  “哦?倒说起朕的不是了。允炆啊,那你认为,所谓的仁政是什么样的呢?”

  “皇孙认为,作为皇帝应该以宽厚仁慈为主,能够做到垂拱而治,选择贤能的人加以任用,选择好的意见加以听从,虚心听取下边人的意见。”

  “这样,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就可以达到政治清明,天下安定。”

  “哈哈,没想到朕亲自教导你这么多年,竟然教出来一个圣人!你的这套理论,要是在安定的盛世或许没什么错,但是大明才建国三十年,决不能这样做!”

  “朕告诉你,对待这些官员,就要像对待骡马一样,时刻鞭策他们。对于那些不听话的,就要处置他们。凡事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被这些大臣牵着鼻子走!”

  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的朱允炆,眼眸中流露出浓浓的失望。

  朱允炆如果继位了,确实是一位仁厚的皇帝,却不是一位好皇帝。他只继承了朱标的宽容,却没有继承朱标的御下之道。

  也就是说,朱允炆没有识人之明。

  这个缺点,对于上位者来说,太致命了。

  “皇爷爷啊,只要用仁德对待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忠诚,用诚实对待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温暖。您不该牵连数万官员啊,您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和桀纣没有任何区别啊!”

  朱允炆拜黄子澄为师,还有姚广孝抓捕的那些官员,也有不少是他看好的。现在进了诏狱,他心急如焚,情急之下将心里话说了出来。

  朱元璋只是冷冷的打量着他,说道:“允炆,朕这么做,是为了大明朝廷的稳定。”

  “皇爷爷,您何故将我当做孩童?皇孙知道,皇孙无论如何做,您都不会满意,您心中钟意肃王,想把皇位传给肃王,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为了传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