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金丹要修,物理也要学】(第3页)

 “快测量秤砣的体积!”


 “尺子呢?尺子拿过来!”


 “快快研墨……”


 薛道光指着那些读书人:“这是在作甚?”


 “求道。”朱铭笑着说。


 重力、摩擦力什么的,陈渊等人已经学了。


 他们还自己制作出标准器……


 薛道光凑过去看热闹,还没看明白呢,陈渊猛地蹦跶起来:“算出来了,算出这两个秤砣的密度了!都是铁秤砣,体积和密度却略有差异,应该是里面含了些杂质。”


 “请问阁下,何为体积,何为密度?”薛道光抱拳说。


 陈渊在地上画了个长方形:“道人若读过《九章算术》,便知矩形几何为广从(长宽)相乘。这几何,便是面积,因为它是一个面。”陈渊又握紧拳头,“吾之拳,就不是一个面,它占的地方便是体积。”


 薛道光瞬间就懂了,因为他读过《九章算术》。


 几何是“多少”的意思,在《九章算术》里,求面积、求重量都是问几何。


 “积”则为聚集之意,“积步”、“积里”都是面积单位。


 加减乘除、分子、分母、等数、积、幂、股、弦……这些数学术语,在《九章算术》里都有。


 陈渊又说:“密度便是单位体积的事物重量,同样的事物密度相同。如果不同,要么测量不准,要么含有杂质。”


 单位完全乱套了,宋代1寸等于3.7厘米,1分等于0.37厘米。


 陈渊等人测量长度,都是用尺、寸、分,朱国祥不可能生造出米、分米、厘米来。


 其实用惯了都差不多,历史上的国际单位,本来就是法国生造出来的。


 重量和质量的含义,朱国祥也懒得去区别,反正暂时无法去月球搞研究。


 薛道光问道:“测密度来作甚?”


 “还没有想到用处,此为格物也,”陈渊说道,“已知密度与浮力有关,木浮于水,便是因木之密度小于水。阁下可知力乎?”


 “知道,动则生力,静则蓄力。”薛道光说。


 陈渊摇头:“不然。静为力之衡,动为力之偏。阁下站立不动,便是重力与支撑力平衡。阁下踱步前行,便是阁下施加之前进力,大于地面之摩擦阻力。”


 陈渊的力学还有很多漏洞,但已经足以忽悠薛道光了。


 薛道光有些迷惑,陈渊开始画力学示意图。


 这位道长,少年时儒佛双修,青年时开始修道,现在被忽悠着掉进物理大坑。


 而且,一扎进去就出不来。


 两个怪物,一来二去,熟悉起来,互相忽悠。


 早晨,陈渊跟着薛道光练习内丹法。


 上午,薛道光跟着陈渊学习儒家经义。


 下午,两人一起学习数学和物理。


 晚上,两人一起探讨佛学。


 父子俩看着那一儒一道,早晨结伴打坐修炼内丹,下午趴地上搞物理实验,总感觉这世界似乎有些荒谬。


 朱铭忍不住吐槽:“他们能练成什么?物理金仙吗?”


 “生平仅见,开眼界了。”朱国祥感叹。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