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封王戍边(第3页)

    朱元璋想看看这个混账,对封王戍边的建议。



    “应该已经呈上来了。”



    朱元璋闻言,就开始在奏折中翻找,想要找到李进的奏折。



    没过多久,朱元璋果然就找到了李进的奏折,缓缓打开,开始批阅起来。



    朱元璋觉得李进肯定会反对封王戍边。



    毕竟普天之下,除了他朱元璋,可能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理解封王戍边的意义。



    果然,李进开篇就是西汉的七王之乱,随后又讲到西晋的八王之乱。



    以至于之后的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藩镇之乱,将分封制贬低的一塌糊涂。



    看到这,朱元璋的脸色已经是通红一片,恨不得现在就把李进给就地问斩。



    但是看到后面,李进却是来了个转折。



    所谓因地制宜,没有最好的政策,只有最适合的政策。



    当初秦始皇没有分封藩王,结果二世而亡,天下动乱不堪。



    前元朝廷,没有分封诸王,结果天下大乱时,却没有人能站出来为皇室力挽狂澜。



    刘邦虽然分封诸王,导致了西汉的七王之乱,但是最终的天下还是姓刘。



    西晋虽然因为八王之乱被灭亡,但是东晋却能保江南之地不失,这又何尝不是分封之功。



    如今大明朝初立,正是内忧外患之际,分封诸王能更加稳固大明江山。



    不仅如此,皇子成为藩王,还能教化百姓,功莫大焉。



    朱元璋看到最后,内心激荡翻涌,口中想要说什么,却不知该说啥。



    “唉!!”



    最终所有的感叹,都化作一声叹息。



    朱标见朱元璋脸色惆怅,惊疑不定的问道:



    “父皇,怎么了?”



    “难道这李进在奏折之中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了?”



    朱标的师傅都是当世大儒,这些人都是饱读诗书之人,自然都不太认同封王戍边。



    他们认为分封制就是历史的倒退,是祸乱之源,而且对太子朱标伤害最大。



    毕竟这天下未来都是朱标的,如果分封诸王,那对于朱标来说就是隐患,日后必定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