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朱樉:老头子就是一个跟屁虫


  东宫。

  “臣张振仁参见太子殿下!”

  张振仁恭敬下拜。

  “张爱卿,平身!”朱标笑道。

  张振仁在家乡的名声很不错,老朱对此人也算满意,再加上殿试的时候,表现也还行,于是老朱便指示朱标,钦点其为探花。

  之所以不是状元,自然是因为有比其更加优秀之人。

  “谢太子殿下!”

  张振仁顺势起身。

  “张爱卿啊,按照往年的规矩,你应该留在翰林院的。”

  “不过从今往后,这规矩改了,所有进士都要下放基层,不管你是状元,还是同进士出身,一视同仁。”

  “日后想到京城任职,得靠自己的本事。”

  “孤是看好你的。”

  “现在你的家乡,正缺县令,所以孤的意思是,你回到家乡,担任县令。”

  “先做出一番成绩来。”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将家乡发展起来。”

  朱标微笑看着张振仁,温和道。

  “请殿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辜负殿下的期望。”

  张振仁认真道。

  见此,朱标点了点头。

  “准备准备,吏部的任命下来就去上任吧!”

  “臣告退!”

  看着张振仁离开,朱标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茶。

  他和朱樉聊过新科进士的安排问题,非常认同朱樉的那句话: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不了解百姓,又何谈治理?

  难道照着圣贤书上说的治理吗?

  朱标监国这么长时间以来,清楚的知道,圣贤书对于治国并没有多大的作用,相反,史书之中的治国之道,却给了他不少的启发。

  以前的皇帝是如何治国的,官员是如何治理一地的,这些都在史书里。

  越读史,朱标就越觉得朱樉说的有道理,帝王之道,治国之道,统统都在史书里。

  只要用心去读,仔细品味,总会有不同的收获。

  前人的经验,只要适合当前的国情,拿来就可以用。

  这可比什么圣贤书好多了。

  还有算学,越是钻研,自己的脑子越是灵光。

  他记得朱樉曾说过,算学最大的作用就是培养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