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你们两口子的烧鹅咱不敢吃啊(第2页)

  “那就让徐达进宫一趟,问问他的想法。”

  ——

  另一边。

  朱樉一醒来就回到了自己的王府,早饭都没有在东宫吃,就怕老朱把他叫过去唠叨。

  此时,朱樉坐在书房,想着拿什么赚钱。

  盐,糖,酒等等,都是暴利。

  不过大明开国以来,粮食短缺,老朱下令禁止用粮食酿酒,所以酒的生意,朱樉暂时不打算做。

  当然,暗地里可以,但那样有限制。

  思来想去,朱樉还是觉醒卖盐。

  盐,可是关乎着民生的,那些盐商,凭借着粗盐,就赚到盆满钵满,而且价格居高不下,所以这种生意,还是掌握在皇家手中的好。

  而盐引,是老朱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颁发的,而每年上缴的盐税,占据的税收的一半,可以说是非常重要。

  这项制度用来解燃眉之急是可以的,但作为一项长久的制度是远远不行的。

  早期因为老朱严苛的管理制度,盐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可是到了中后期,朝廷对于官员的控制力度变弱,一些腐败的官吏开始插手食盐牟利,官商勾结买卖私盐,从而导致整个盐政都处于一种不良的运转下。

  直接影响了整个明朝的财政收入。

  而掌握在皇家手中之后,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朱樉让人把张玉叫了过来。

  “王爷!”张玉恭敬行礼。

  “本王有事交代你去做。”

  “王爷请吩咐。”

  “京城附近有盐山,你去都给我买下来。”

  “是。”

  张玉下去了,他不会去质疑朱樉的话,因为朱樉的话对他来说就是军令。

  盐山上的盐是有毒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要之无用,弃之可惜,有人要买,他们也乐得卖,更何况,买的人是秦王呢。

  在张玉离开后,朱樉也没有闲着,他将制盐的方法写了下来,等张玉将盐山买下来后,就开始尝试制盐。

  ——

  中午,坤宁宫。

  “三弟,快坐快坐。”

  老朱看见徐达,开心的连忙让他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