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刘岚(第2页)

  轧钢厂这一时期的设备主要都是依赖于苏联进口,哪怕设备坏了也都只能高价请人家苏联专家过来指导维修,设备还得跨国运输,一耽误就得个把月。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设备都是来自于国外,也有国产自己的设备和机床,但是生产效率以及故障率普遍比苏联产差上一截。

  在60年代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这部分就是贾浩仁的主要工作:

  根据运行维护手册每天检查一下进口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维护国产设备,以及指导工人作业。

  至于设备故障,小的故障轧钢厂可以自己解决,大的故障就得送到机修分厂那边进行一下专业化的焊割等等。

  所以入乡随俗的贾浩仁也就开始了自己每天的日常巡视工作。

  拥有了过目不忘记忆的贾浩仁工作进行的非常快,维护保养手册都已经记在了脑海里,再加上系统给予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只需要飞速的看一眼就能知道哪里需要补充机油,哪里磨损比较大需要换件。

  在自己负责的几个车间所有设备都巡视了一遍,又打发了好几个想要找自己借钱的工人以后,贾浩仁停到了一车间一台半废的设备面前。

  这是在全国轧钢厂都非常常用的一台国产设备—机械式推钢机。

  这东西几乎集合了傻大黑粗的全部缺点,耗能巨大,故障率高,维修保养极为复杂,但是却又不得不用。

  这种无奈是国内轻重工业发展面临的普遍现状。

  在贾浩仁穿越过来之前原身已经完成了后置拖链设计,但是还没有进行上报,这一设计会大大减少拖链的磨损,从一年一换到几年都不用换,属于一个节省成本的小研究。

  但是对于贾浩仁来说还不够!

  贾浩仁通过总结之前脑海中的知识,结合21世纪看到的零散新闻,决定拿出一套颠覆性的设计,将单排推料改进为双排推料。

  这一整天贾浩仁都泡在了车间里研究着这台故障机。

  一直到了晚上肚子咕咕叫了贾浩仁抬头才看见工人们都开始下班了。

  “行了,我也该去买菜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