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贝索斯的请求,出发驻地遗迹【防盗】【5K】


  【防盗章,老时间刷新】

  【不在赘述哦】

  【第三章会是补4号的更新】

  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在云南省昆明市拉开序幕。

  2021年正值全球生态环境遭气候变暖影响凸显之际,本次会议无疑是联合国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也是我国今年承办的最重要的一次国际会议。本次大会将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达成公约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在大会开启之际,外界最关注的是:全球变暖究竟对地球、人类以及其他生物意味着什么?今天,让我们回到大约5500万年前,一起感受“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时期(pet

  昆虫“求存”多样性提升

  与哺乳动物不同,对昆虫而言,petm时期无疑是个好时节,温暖的气候促使干燥的热带森林向北扩散。由于许多昆虫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生理需求与栖息地的气候有关),气候变暖为大量微小生物的出现打开了新大门。

  由红星新闻提供气候变暖为大量微小生物的出现打开了新大门

  这些证据都被保留在这个时期的化石之中。科学家称,5000多块来自petm时期之前、期间和之后的植物化石显示,昆虫的数量和危害的多样性都在上升。与此同时,对美国怀俄明州大角盆地进行的一项研究则显示,这段时期留下的化石中,一半以上的树叶都被虫子破坏,较petm时期之前或之后高出20%。

  而现在,一部分昆虫,如一些蚊子和蜱虫等,已经在适应新的气候环境,并向新的生活领域扩展。2019年的一项研究估计,到2080年,全球接触蚊子传播疾病的人数可能增加近10亿。

  物种“更替”速度极快

  地球上,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变化,一些物种走向灭绝,一些物种则在进化。古生物学家把新物种取代旧物种的速度称为“更替”。来自古新世海洋遗迹的化石表明,在靠近地表的地方,“更替”过程在petm时期以极快的速度发生。

  由红星新闻提供来自古新世海洋遗迹的化石表明,在靠近地表的地方,“更替”过程在petm时期以极快的速度发生

  靠近海岸的浅水区,蜗牛和蛤蜊相继死亡,但很快又被类似的软体动物取代,这些软体动物扮演着同样的生态角色——筛沙、吃海藻。而其他物种的变化则来得更为剧烈,比如鳞鲀和河豚在经历一次大灭绝后,花了近2000万年的时间才进化出足够多的新物种,以恢复它们失去的多样性。

  而在赤道附近,与如今存活的珊瑚相似的珊瑚虫消失了,被称为“大型有孔虫”的圆盘状生物填补了它们的生态位,成为珊瑚礁的建造者,直至几百万年后海洋终于再度冷却下来。

  降水致全球气候冰火两重天

  在petm时期,气温上升导致全球雨水循环出现变化,为亚热带冠层的扩散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从而产生了极地的沼泽森林。

  由红星新闻提供地球上的大部分天气模式:空气和水在海洋和天空中的循环方式,都受到炎热赤道和寒冷两极间的温差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