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80年代】(第3页)

    而铜锣湾的时代广场,则大概可以有240万平方尺物业。

    随后,林志超说道:“九龙仓集团已经摆脱财务困境了吧?”

    托尼说道:“是的!当初投资5000万港币的黄金,如今获得1亿港币多的利润;九龙仓集团参与的‘淘大花园’,预期可以获得1.5亿的利润(已经销售一半);九龙仓集团这两年参与发展地产项目,又获利5000多万港币。九龙仓集团在您的带领下,已经获得‘额外收益’3亿多。与此同时,旗下物业租金收入逐渐增加,也让财政得到良好发展。”

    这位英籍行政总裁,是林志超当初内部提拔的,但却不是怡和系的人,所以给林志超打工非常的积极和配合。就连这两年时间,九龙仓集团推行‘重视华人高级职员’的策略,他也是积极配合。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我准备将星光行注入九龙仓集团,但不会全面收购。这样一来,九龙仓集团就能统一这片区域的物业管理。”

    注入资产,虽然会让持股超过51%,但却可以规避全面收购。而且,因为股价没有炒起来,九龙仓市值才五十亿港币,若是全面收购,那么真是非常划算的。

    事实上,此时的全面收购线是35%了,自从林志超收购九龙仓集团之后,怡和系就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让港府改变了证券规则。

    托尼说道:“没问题的,就算证监会要求全面收购,只要老板你按照六个月最高价,股民也不会卖出股票的,实际上也就是无需全面收购。”

    规则是,但触及35%的全面收购线后,你必须得发起全面收购,价格必须最低是六个月最高价格。但很显然,这种规则只要合理运用,将持股增持到60%以上都没有问题。

    “好,晚点走走程序!”

    林志超将价值3亿左右的星光行大厦交给九龙仓集团,是考虑这片区域的整体管理。这幢大厦当初仅用3800万港币就买下,12年时间价值增长了七八倍。就是目前每年3000多万港币的租金收入,也是一笔优质的资产。

    不过林志超当然不会吃亏,假设以三亿港币注入九龙仓集团,那么他的持股将从49%,增长至52%。

    股票可以在1981年底减持一部分即可,再在1983年底增持至60%。

    一来二去,持股就稳定增长。

    结束考察后,林志超坐在九龙仓集团的办公室。

    “父亲,志浩堂叔找到我,说是希望在九龙仓集团的物业租赁上,照顾一下‘大家乐餐饮集团’,特别是在和‘美心集团’的竞争上,倾斜大家乐。他说最近大家乐餐饮集团希望进入西饼和咖啡,所以想海运大厦的店铺,不再和美心集团续租,而是租給大家乐餐饮集团。”

    林志超说道:“你答应他了?”

    林瑞海说道:“没有全部答应!我觉得虽然美心集团虽然是怡和系,大家乐集团是长实系,但美心集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