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219 软肋 如果人真的铁石心肠,那……(第2页)

 

    他对南雁的态度缓和了许多,不管怎么说这次中国之行达到了他的初始目的。
 

    而这其中,离不开南雁的襄助。
 

    “学科建设援助的事情我会在那边亲自监督,希望你们这边也能积极跟进。”
 

    “这是自然。”尽管存在诸多弊端,但这就跟人不可能因为车祸的存在就不开车一个道理。
 

    该推动的还得继续推动。
 

    毕竟关系到学科建设,这是提升学科水平的不二之选。
 

    其他专家倒是盛情邀请,约南雁有机会一起欣赏歌剧表演。
 

    京剧虽然还不错,但他们真的有些欣赏不来。
 

    南雁笑着应下,送人登机后许久这才离开这边。
 

    机场送行的人还挺多,工业部、计委、教育部、化工部以及外交部。
 

    办公厅里的郑主任也在,坐着车子和南雁还有于主任一块离开。
 

    “这次倒是辛苦了小贺同志和他母亲。”
 

    感情牌打出去,效果显而易见。
 

    于主任笑呵呵一句,“贺家母子两人的政治觉悟还是有的,不然当年也不会毅然回国,投身到半导体产业的建设中。再者说近朱者赤,有小高这么个高觉悟的,他们哪能没这点思想觉悟”
 

    “是啊,小高这次也辛苦了。”
 

    南雁十分谦虚,“都是我应该做的。”
 

    应该不应该,郑主任和于主任心知肚明。
 

    表彰也称不上,口头的表扬人似乎也不需要。
 

    索性扯一些有的没的,又说起了海湾那边的战争局势。
 

    郑主任十分好奇,“听说收音机在那边热卖,南雁同志你对局势的把握还真不错。”
 

    战争嘛,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无非是武器给养。
 

    战争初期,他们就别指望买武器挣钱了,这会儿还是美国人的蛋糕,外人轻易动弹不得。
 

    给那边送点给养倒也是不错的挣钱手段。
 

    打仗需要武器,更需要给养啊。
 

    国内和各大军区目前都是全力供应给养。
 

    但谁能想到,收音机这东西竟然又在海湾那边畅销。
 

    要知道,战争发生前的海湾人均居民收入那可是国内的几十倍将近百倍。
 

    家家户户都有小彩电,谁会在乎一台收音机呢
 

    “打仗嘛,破坏对方的水电基础设施是常态,一旦电力供应不稳,那电视机相当于破铜烂铁,但收音机就不一样了。”
 

    收音机可以用电池供电,对电力需求没那么高。
 

    南雁笑了笑,“越是战争时期,人们的精神需求越不能忽略。”
 

    这种精神需求,可不是一个收音机能满足的。
 

    随身听和音乐磁带的市场也很大。
 

    郑主任听这一番分析不由感慨万千,国内对海湾地区的分析多是从战争展开的。
 

    虽然也有考虑到破坏水电道路,但是没有再细致到这些物资需求。
 

    尤其是什么精神需求。
 

    战争时期,普通人最大的期待也不过是希望战争尽快结束。
 

    哪还有什么资格谈精神需求
 

    但战争只是局部的,并没有将两个国家全部牵扯其中。
 

    两国交界处不安稳,但大后方还算稳定。
 

    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处于战争阴影下哪能说真正的安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