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194 怕人说闲话 真金经得起火炼(第2页)

 

    南雁的话让计算机中心里的气氛欢快许多。
 

    科研人员可以付出,也可以默默付出,但不应该被爱国情怀所绑架。
 

    他们为了工作,家庭、孩子、老人、妻子丈夫都顾不上,难道真的不能给一些好点的待遇吗
 

    大家都爱国,但也希望国家能够对他们的工作多一些体谅。
 

    而现在,他们得到了最想要的回应。
 

    提高待遇与否也没那么重要,其实他们的工作已经相当不错。
 

    重要的是,这些上级主管部门能够体谅到他们的不易之处。
 

    这话说出来,就足够了。
 

    尽管高南雁这个副部长在四机部敬陪末座。
 

    但半导体行业内的人,大家不知道罗部长大名叫什么,谁还不知道高南雁
 

    足够了。
 

    其他人纷纷回去忙工作。
 

    倒是薛教授还有些激动,摘掉眼镜在那里擦拭眼角。
 

    南雁拍了拍老同志的肩膀,“我都知道。”
 

    薛教授转过头去,不想要这个年轻人看到自己这狼狈的一面。
 

    倒是贺兰山上前一步,拉着人过去坐下,低声劝慰了几句。
 

    这让南雁有些诧异,从没想过贺兰山还有这么社交达人善解人意的时候。
 

    她觉得贺兰山最近是真的挺忙,忙得人都瘦了些。
 

    脸上变化最大,有点瘦出了棱角的感觉。
 

    不过那眼底的光是如此的强烈。
 

    强烈到不需要南雁说什么,他们就已经明白彼此的意思。
 

    离开这边时,薛教授安排人送南雁回去。
 

    十月底的首都凉意十足,草丛里不时有虫鸣阵阵,十分的热闹。
 

    南雁晚上睡的很香,第二天竟是日上三竿这才起床。
 

    招待所的大堂里,杨光在那里等待多时。
 

    手边放着几份报纸,从上面的折痕来看,显然已经看过了。
 

    看到南雁出来,杨秘书抄起报纸来,递给南雁,最近两天的报纸,已经过去一些重大消息的剪报都在这里。
 

    “告日本侵权那事现在进展到什么地步”
 

    “已经开启了对索尼的调查。索尼那边宣称绝对没有侵权,但还是把市场上的一些随身听召回了,说是有产品质量问题。”
 

    这是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南雁笑了笑,技术路线其实是共通的,你说没侵权,但技术撞了就是撞了。
 

    “这场官司真要是胜了,索尼怕是要赔偿不少。”
 

    杨秘书觉得官司能打赢的概率并不是很大,其实他也清楚,虽说早就申请了专利,但是索尼那边也的确早就有所研究。
 

    说是剽窃技术,只是为了恶心对方而已。
 

    真的输掉官司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他们赢的胜算也没那么高。
 

    “南研所那边有在继续研究吗”
 

    “嗯,前段时间门我去了南京那边,南研所已经拿出了新的产品,前两天交到了首都这边,乔主任已经亲自去巴黎处理专利的相关事宜。”
 

    乔常水对四机部相关的事情格外重视,杨秘书想这跟领导大有干系。
 

    “挺好,跟索尼那边继续纠缠就行了,搞他们的心态就成。”南雁的目的简单粗暴,搞人心态这事她经历过,所以搞起外国公司也顺手的很。
 

    杨秘书应承下来,“就怕日本那边企业联合起来。”
 

    毕竟镜头什么的,他们暂时还离不开尼康和佳能。
 

    “还没到这地步,企业之间门也没休戚与共,真到了那地步再说也不迟。”
 

    再没有彻底撕破脸之前,日本企业还不会这么团结一致。
 

    索尼只是索尼,并不能代表日本这个国家。
 

    真要是有这代表性,现在在沿海城市投资的日企应该发出警告信,准备撤回国内了。
 

    事实上,并没有。
 

    杨秘书眼下的担忧其实并没什么必要。
 

    南雁看了看最近的新闻,整体上没什么大问题。
 

    个别成果和她预期的有出入,但并不大。
 

    “我要去沧城和陵县一趟。”
 

    这话让杨秘书一怔,“我这就安排,那是不是要通知当地政府”
 

    “通知吧。”
 

    扩产的事情不算小事,肯定要跟当地沟通联系。
 

    再者说,她也很长时间门没见过季长青了。
 

    跟老伙计碰个面,也无可厚非嘛。
 

    季长青还真没想到,会在这个节骨眼上遇到南雁。
 

    “你要是再不来,我还真要去首都找你了。”
 

    南雁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这话说的,跟要去找我算账似的。”
 

    “可不是嘛,咱们这边的蔬菜大棚起来了,但是”
 

    应季的蔬菜大家随便种种就有,反季节蔬菜不见得那么多人吃得起。
 

    当初季长青考虑到自己在沧城多年,指不定就会离开。
 

    多少有点冒进主义,把这蔬菜大棚弄得有点多。
 

    这下好了,供应有了但消费市场还没搞出来。
 

    这可咋办呢。
 

    “都什么蔬菜蔬果”
 

    季长青数了数,“就是西红柿什么的。”
 

    南雁不假思索,“西红柿做成西红柿酱,卖不出去就做出口。”
 

    西红柿酱
 

    酱菜季长青从小吃到大,毕竟冬天没啥绿叶蔬菜,只能把这些菜用别样的方式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