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162 腰折价 与人谈判的快乐(第2页)

 

    孩子气怎么了
 

    师傅都没说过她。
 

    想到南雁,段莹莹不免有些想念,“前些天开会,我本来想去的。”
 

    但是老师交代自己了一些工作,年轻的姑娘到底没能跟着一块去开会。
 

    多好的机会呀。
 

    乔常水摸了摸小师妹的脑袋,“好啦好啦不难过,师傅知道她的小徒弟现在很厉害,等回头毕业了,还有的是机会。”
 

    段莹莹的专业选的好,计算机。
 

    怎么可能跟在四机部工作的南雁没交集呢
 

    交集不要太大哟。
 

    年轻姑娘的沮丧也没持续太久,她想着尽快把这些杂志翻译出来,说不定还能趁着送杂志的机会,在四机部那边见到师傅。
 

    然而等段莹莹过去时,南雁已经离开首都有些日子
 

    她这次出来的太久了,再不回芜湖那边不合适。
 

    而且无线电厂那边还真有点事情,需要南雁回去解决。
 

    事情不算特别麻烦,但关系到其他兄弟单位。
 

    南雁出国那段时间,徐兴华在天津那边谈判,磨破了嘴皮子后总算把这条彩电生产线给带了回来。
 

    代价是数控机床和部分利润让渡。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大事,毕竟只要彩电生产线能投入生产,早晚就能把这些投入给赚回来。
 

    只是徐兴华没想到,南雁这么一走就是好几个月。
 

    等着他们一群人把这生产线都给重新修好了,人还没回来。
 

    人没回来不要紧,这条生产线倒是被其他人给盯上了。
 

    “想要入股。”
 

    对比从国外引进生产线的高成本投入,入股自然是最佳选择,技术入股投入少,投资回报率又相当不错,可以说相当可观。
 

    “要多少股份”
 

    徐兴华轻咳了一声,“百分之五。”
 

    也不知道是谁把消息透露了,知道天津那边占比5后,其他几个配件厂也都十分识趣,没狮子大开口,只要5。
 

    南雁笑了起来,“太高了徐主任,你得再去跟他们谈谈。”
 

    徐兴华就知道会是这么个回答,再去谈判没问题,但他还有别的担心,“咱们厂不生产那些零部件,跟这些厂子关系闹僵了是不是也不太好”
 

    他担心的是这个问题。
 

    虽说对方没傻到用这来要挟,但人家的确有恃无恐啊。
 

    谁让一些零配件,还真就依仗这些工厂呢。
 

    “是不太好,所以你也得提要求,别让他们总是窝里横,有本事去抢国外的市场。”
 

    这话徐兴华想说,但这么直白的说了,只怕会引起众怒。
 

    老同志是经历过风雨的,对于自己拿捏不准的问题,态度很是端正,“南雁同志你能不能指点迷津,我该怎么说”
 

    该怎么说呢
 

    并不难。
 

    二十世纪六七八十年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最成功的模式有两个。
 

    一个是美国的硅谷,另一个则是日本半导体。
 

    而日本半导体的崛起离不开四个字
 

    举国体制。
 

    前两年日本成立了超大规模集成联合研发体,也就是vsi联合研发体,倾尽全国之力进行半导体的研究发展。
 

    迅速攻克了光刻机等设备技术难题,又成功研制出64kb的dra,在研发进度上追平美国,这为后来日本八十年代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尽管后来这光辉岁月被美利坚活活折断,但你不能否认,日本举国体制的成功。
 

    毕竟到了二十一世纪,一些日本公司还躺在过去的专利本上赚钱呢。
 

    国内半导体进行举国体制的发展有些不合适,摊子大了不免照顾不周。
 

    二来与现行的各项政策又有些相悖。
 

    不过即便不能举国体制,也不能各自为营。
 

    把相关企业联系起来很重要。
 

    要不为啥要以市为单位,成立相关的半导体协会呢
 

    当然,南雁不介意把这个范围再扩大,不止是直接相关的半导体工厂、研究所,一些间接相连的工厂企业也要进入这个范畴内。
 

    成为命运共同体。
 

    这条彩电生产线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3,另外需要配合我们这边做一些产品的研发。”
 

    产品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