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第 64 章 姜檐闻言静静地看着卫寂……(第2页)

 

    自那日后,姜檐便开始留心常白郡的政务,想看看这个赵振勉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在卫寂这里碰了一个软钉子后,赵振勉没再贸然找过去,好似那晚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他待卫寂依旧热络。
 

    赵振勉不提,卫寂也只能按兵不动,生怕打草惊蛇,扰乱了姜檐的计划。
 

    太子来常白郡虽是为了兴修水利,但既然到了这里,官员们自然也该上奏疏,将辖内近些年的情况呈报给姜檐。
 

    不足五日,姜檐的案牍上摞满了从县到郡的公文,还有驻军的情况。
 

    如今已经施行二十五字条令,所谓的二十五字便只能在奏疏上写二十五字,若情况复杂便附上详细呈述。
 

    这道条令颁到各州府后,呈上来的奏疏果然薄了一些。
 

    姜檐看着也省眼省时,一目十行地扫过,见奏疏上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便放到左侧,那些请安的折子直接扔到右侧,连附录都不看。
 

    他看奏疏时,卫寂在旁帮他整理。
 

    姜檐匆匆过了一遍,见没什么要紧的,便翻看案桌上左侧那摞摆放整齐的奏疏,提起笔一一回复。
 

    卫寂为姜檐研墨,看他笔走龙蛇地批复。
 

    姜檐回得都很简短,没一会儿便全部处理完了,将笔放砚台上一丢,伸了一个懒腰问卫寂想不想再去大坝走一圈
 

    看着右侧那摞只是看过,却未曾批阅的奏疏,卫寂不解,“殿下不处理这些么”
 

    姜檐懒懒睨了一眼那些奏疏,“都是请安的,有什么好回的”
 

    即便是请安的奏疏都附有几张附录,大家习惯了累赘的叙事,条令下来后一时改不了,只好在附录中按照原先的呈奏又写了一遍。
 

    因此几乎每个奏疏都附着几张纸,只有少几人真的只写二十五字,哪怕请安的折子也是如此。
 

    姜檐懒得看,卫寂却觉得不妥。
 

    他劝道“条令刚颁布,臣担心有些人会忙中出错,殿下还是都看一看最为妥当。”
 

    纵是不愿看这些文绉绉的附录,姜檐还是听了卫寂的劝谏,他将右边那摞推给卫寂,“你看这些,我看这些。”
 

    卫寂想说于理不合,可看姜檐拧着眉捡起一份奏疏,仇大苦深地看着,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