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裙下布丁琉璃
77. 第77章 定罪 真是比刀斧戮之……
“殿下从何时知道这些的。”
魏琰嗓音淡淡, 温润的面容在宫灯的光影下有些割裂。
“说实话,孤心中虽有疑窦,却始终不敢往这方面想。即便神光真人那半本来不及销毁的账册上留有舅舅的名字, 孤也只当是为舅母求药。”
“臣的确是在为阿月求药。”
“是, 一开始可能只是为了舅母,但并不妨碍舅舅顺手要点别的东西。”
“殿下何意”
“雍王伏法后, 孤一直觉得此局像是被人刻意安排好般,所有矛头与线索都了结在雍王身上, 可孤并不知背后推手是谁。直至重阳节孤登门拜谒, 舅舅拿出了那块根本不属于孤的莲花玉”
那时赵嫣隐约能猜到, 原来她旁击侧敲神光教丹药的同时, 舅舅也在以莲花玉试探于她。温情之下暗流涌动,这是可怕猜想的伊始。
“舅舅这样博闻强识之人, 怎么可能记错呢”
赵嫣定了定神, 继续说道,“回到东宫后, 孤重新梳理了所有案件的始末, 更是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无论是去年郊祀归途遇刺、摘星观坍塌还是孤生辰宴遇刺,舅舅都在场。”
魏琰坦然自若“这又如何同时在场之人有许多,殿下总不能说他们人人皆可疑。”
“是, 可舅舅忘了这几起事件中的一个变数, 那就是舅母。”
赵嫣沉静回击,清晰道,“舅母将我们兄妹当做亲子看待, 舅舅爱妻如命,怎舍得她因目睹孤的死而伤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缺席这场鸿门宴。”
“殿下难道忘了, 皇后娘娘寿宴之上摘星观坍塌,还有殿下生辰宴上的行刺,阿月是在场的。若幕后一切都是臣所为,为何这两次又舍得阿月冒险”
“那是因为这两起意外,目标根本就不是孤的性命。”
赵嫣仔细观察着魏琰的细微神情变化,“舅舅担心有人会顺着神光教的线索查到你头上,故而摘星观坍塌,是为了制造动乱引走禁军,只有如此舅舅的人才能混入通天台销毁账册,只是后来,你没想到孤会卷入其中,得到了另外半本账册;
再说生辰宴,舅舅知晓有肃王的人在,这次行刺压根不可能成功,故而将计就计,将全部线索和矛头指向雍王。换而言之,生辰宴的真正目的,是让雍王成为你脱罪的牺牲品,而非孤的性命所以今日舅母不在,孤便有了不祥的预感。”
“殿下说笑了。臣哪有如此本事,能调动各方人马。”
“舅舅当然有,因为您是魏伯乐,受您赏识、举荐的,可不止儒生文臣,还有不少内监方士。舅舅,要查出这些并不难。”
魏琰仍保持着最谦和的修养,不露丝毫破绽。
“这只是殿下的妄加揣测,毫无证据。”
聪明人就是如此,非但不会吐露丝毫对自己不利的证言,反而能从对方的推演中精准地扼住要害。
是,赵嫣没有证据,这场交锋原本走到这就该陷入死局。
所以,她只能赌一把人心,让舅舅自乱阵脚,现出纰漏。
而舅母作为唯一的变数,是她盘活整个僵局的唯一突破口。
“那日在侯府,霍蓁蓁不小心翻出了舅母藏在匣中的护心镜,孤得知舅母曾与闻人家长子闻人苍定亲,两情相悦”
“阿月与他并无两情相悦”
魏琰几乎是冷沉地打断了赵嫣的话。
赵嫣掐了掐虎口,稳住声线。
“可闻人苍直到死也未收到舅母的一封回信。试问若舅母若真对闻人苍无情,又怎会收着他的护心镜近十年,且每年中元皆会出门祭拜”
赵嫣顶着魏琰沉凉的目光,一字一句道,“舅舅对孤起疑,对舅母隐瞒,到底在遮掩什么,又到底在害怕什么”
寒风瑟瑟,光影将魏琰的面容分成明暗的两面。
他道“殿下不该用这些年陈年旧事,去伤阿月的心。”
赵嫣自嘲地笑了声,压住那一丝悲伤。
“舅母说她写过信,写过很多很多,但是皆如石沉大海,毫无回音。那时她被家人禁足于内院,所有书信皆是交由贴身侍婢与舅舅送出所以舅母想来问舅舅,那些信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舅母没有宫牌,必然只能求助于孤。”
魏琰嗓音淡淡, 温润的面容在宫灯的光影下有些割裂。
“说实话,孤心中虽有疑窦,却始终不敢往这方面想。即便神光真人那半本来不及销毁的账册上留有舅舅的名字, 孤也只当是为舅母求药。”
“臣的确是在为阿月求药。”
“是, 一开始可能只是为了舅母,但并不妨碍舅舅顺手要点别的东西。”
“殿下何意”
“雍王伏法后, 孤一直觉得此局像是被人刻意安排好般,所有矛头与线索都了结在雍王身上, 可孤并不知背后推手是谁。直至重阳节孤登门拜谒, 舅舅拿出了那块根本不属于孤的莲花玉”
那时赵嫣隐约能猜到, 原来她旁击侧敲神光教丹药的同时, 舅舅也在以莲花玉试探于她。温情之下暗流涌动,这是可怕猜想的伊始。
“舅舅这样博闻强识之人, 怎么可能记错呢”
赵嫣定了定神, 继续说道,“回到东宫后, 孤重新梳理了所有案件的始末, 更是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无论是去年郊祀归途遇刺、摘星观坍塌还是孤生辰宴遇刺,舅舅都在场。”
魏琰坦然自若“这又如何同时在场之人有许多,殿下总不能说他们人人皆可疑。”
“是, 可舅舅忘了这几起事件中的一个变数, 那就是舅母。”
赵嫣沉静回击,清晰道,“舅母将我们兄妹当做亲子看待, 舅舅爱妻如命,怎舍得她因目睹孤的死而伤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缺席这场鸿门宴。”
“殿下难道忘了, 皇后娘娘寿宴之上摘星观坍塌,还有殿下生辰宴上的行刺,阿月是在场的。若幕后一切都是臣所为,为何这两次又舍得阿月冒险”
“那是因为这两起意外,目标根本就不是孤的性命。”
赵嫣仔细观察着魏琰的细微神情变化,“舅舅担心有人会顺着神光教的线索查到你头上,故而摘星观坍塌,是为了制造动乱引走禁军,只有如此舅舅的人才能混入通天台销毁账册,只是后来,你没想到孤会卷入其中,得到了另外半本账册;
再说生辰宴,舅舅知晓有肃王的人在,这次行刺压根不可能成功,故而将计就计,将全部线索和矛头指向雍王。换而言之,生辰宴的真正目的,是让雍王成为你脱罪的牺牲品,而非孤的性命所以今日舅母不在,孤便有了不祥的预感。”
“殿下说笑了。臣哪有如此本事,能调动各方人马。”
“舅舅当然有,因为您是魏伯乐,受您赏识、举荐的,可不止儒生文臣,还有不少内监方士。舅舅,要查出这些并不难。”
魏琰仍保持着最谦和的修养,不露丝毫破绽。
“这只是殿下的妄加揣测,毫无证据。”
聪明人就是如此,非但不会吐露丝毫对自己不利的证言,反而能从对方的推演中精准地扼住要害。
是,赵嫣没有证据,这场交锋原本走到这就该陷入死局。
所以,她只能赌一把人心,让舅舅自乱阵脚,现出纰漏。
而舅母作为唯一的变数,是她盘活整个僵局的唯一突破口。
“那日在侯府,霍蓁蓁不小心翻出了舅母藏在匣中的护心镜,孤得知舅母曾与闻人家长子闻人苍定亲,两情相悦”
“阿月与他并无两情相悦”
魏琰几乎是冷沉地打断了赵嫣的话。
赵嫣掐了掐虎口,稳住声线。
“可闻人苍直到死也未收到舅母的一封回信。试问若舅母若真对闻人苍无情,又怎会收着他的护心镜近十年,且每年中元皆会出门祭拜”
赵嫣顶着魏琰沉凉的目光,一字一句道,“舅舅对孤起疑,对舅母隐瞒,到底在遮掩什么,又到底在害怕什么”
寒风瑟瑟,光影将魏琰的面容分成明暗的两面。
他道“殿下不该用这些年陈年旧事,去伤阿月的心。”
赵嫣自嘲地笑了声,压住那一丝悲伤。
“舅母说她写过信,写过很多很多,但是皆如石沉大海,毫无回音。那时她被家人禁足于内院,所有书信皆是交由贴身侍婢与舅舅送出所以舅母想来问舅舅,那些信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舅母没有宫牌,必然只能求助于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