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裙下布丁琉璃

17、第17章 求救(第2页)

 
 

    左相李恪行落下一枚棋子,端肃道,“只是听文太师所言,太子自病愈后想法变了许多,大玄就这一根独苗,想推行咱们的政令,他便是唯一的希望,当好生引导纠正才是,切不可听之任之。”
 
 

    棋盘的另一端,一只温润隽秀的手伸来,按下棋子规矩道:“是。”
 
 

    “二则,是老夫的一点私心。”
 
 

    李恪行想起了另一个乖张浪荡的得意门生,眉间凝结郁色,“你师弟沈惊鸣的死讯,想必你已听闻。他虽不如你稳重守礼,却是老夫倾尽毕生心血教出来的关门弟子,如今与东宫牵扯不清,死得冤枉蹊跷,此番你兼任侍讲之职,若有机会……”
 
 

    “老师的意思,学生明白。”
 
 

    灯下执子之人极为年轻,约莫弱冠之龄,一袭宽袖青衫挺拔隽逸。其面容虽算不上剑眉星目的俊美,却胜在白皙干净,举手投足间尽显浑然天成的士族礼节,让人想起高山上终年不化的晶莹积雪。
 
 

    “学生与惊鸣受恩于老师,情同手足,责无旁贷。”
 
 

    李恪行眼中流露慈爱。
 
 

    若没有七夕那起横祸,此时坐在这里与挽澜谈经对弈的,便是沈惊鸣那孩子。届时一个含霜履雪的端方君子,一个恃才傲物的风流少年,将碰撞出文坛乃至政坛中多么璀璨耀眼的火花来。
 
 

    可惜,“李门双璧”终残一半。
 
 

    “我知你志向高洁,想回翰林著书立言。此番卷入这名利场中,委屈你了。”
 
 

    李恪行长叹一声,收子道,“肃王为太子太傅,与之共事,当谨慎克己。”
 
 

    青年起身,拢袖行了大礼,字字清朗道:“学生周及,谨遵老师教诲。”
 
 

    ……
 
 

    春社祭典选在南郊祭坛。
 
 

    四更天,正是苦寒的夤夜,赵嫣就被迫换上庄重的衮冕礼服,跟着引路的宫侍前往太庙前候着。
 
 

    到了太庙,方见文武百官乌压压立着,她竟算是来得晚的。
 
 

    然而抬头看看天色,黑魆魆不见一点光亮,离破晓还早着。
 
 

    有大臣陆续来向她打招呼,国舅宁阳侯魏琰也在。
 
 

    “舅舅。”
 
 

    赵嫣给他回了个礼,方问道,“舅母呢?”
 
 

    她记得这场祭祀,命妇亦可随行参与,这是只有勋贵宗亲才有的殊荣。以魏琰爱妻如命的性子,竟然没将她一同带来?
 
 

    魏琰解释道:“阿月病了,尚在府中将养,不便来此。”
 
 

    赵嫣这才想起舅母亦是盏风吹就坏的美人灯,有心衰之疾,据说是以前太过伤神损及根基,全靠魏琰想方设法搜集来的珍奇药材养着,钱财消耗不说,动用的人脉、花费的精力更是数不胜数。
 
 

    宁阳侯却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就连她那不理俗世的父皇听了,都曾言“魏氏出了一个情种”。
 
 

    正想着,魏琰的目光投向赵嫣身后,含笑拱手道:“李相。”
 
 

    说罢直身,看向左丞相身侧的年轻男子:“若我没记错,这位便是天佑十六年的周状元吧?”
 
 

    赵嫣下意识回身望去,去在见到那抹眼熟的身姿时微微一愣。
 
 

    她以为自己认错人了,直到李恪行师生二人行至火把的明光下,橙黄的暖光将周及那张冰山脸照的清清楚楚,她才突地心头一跳。
 
 

    周挽澜!
 
 

    他怎的会在这!
 
 

    错愕间,周及的视线也朝她望来,顿了一息,似有些疑惑。
 
 

    “挽澜,还不快见过太子殿下。”李相适时引荐。
 
 

    周及很快恢复平静,规矩行礼道:“臣周及,见过太子殿下。”
 
 

    赵嫣只得硬着头皮打招呼,压着嗓子道:“周卿免礼。”
 
 

    好在皇帝与皇后终于姗姗来迟,赵嫣与周及一行人各自退让两旁,跪拜行礼,这才打断了这场尴尬至极的相会。
 
 

    启程前往南郊,辂车上,赵嫣总算松了口气。
 
 

    “李相身边那位年轻大人,大概就是殿下的新侍讲。”
 
 

    流萤观摩着赵嫣的神色,低声问,“殿下如此神色,是觉得他有问题?”
 
 

    “倒也无甚大问题,只是……”
 
 

    赵嫣一言难尽,也跟着放轻了声音,“只是在华阳行宫时,他亦曾兼任过我一个月的夫子。”
 
 

    那一个月简直令赵嫣终身难忘。
 
 

    遇见周及之前,她从来不知一个人可以耐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她去膳房偷食打牙祭,周及便站在窗外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