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乌巢授心经(第3页)

 
 

    总觉得这话若有所指,唐笙一时半会没能悟出他话里的意思。
 
 

    见乌巢禅师要求,孙悟空上前一步阻拦,说:“老禅师且慢。”
 
 

    “哦?你这猴儿,可有事情?”
 
 

    猴子难得礼数周全,作揖道:“俺老孙会些打闹的本领,救人之术却不精通,我见老禅师医术了得,又念师父凡人之躯,此路难免再遇险阻,想求老禅师,教授我些救人的本领。”
 
 

    “哦?”乌巢禅师眼中略有惊讶,却摇摇头说,“你已有师父,如何再拜我门下?”
 
 

    孙悟空挠挠头,说:“便做个记名弟子。”
 
 

    老禅师依旧不肯,说:“你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惹下祸端,将来若再犯下大错,报出我名号来,岂不是害我?我这闲散僧,可担不起。”
 
 

    唐笙听了不由皱眉,比当事猴还有生气,也不顾老禅师的救命恩情,说:“你这秃驴,好没意思的话。本以为你慈悲心肠,心里敬你两分,不愿收徒多了理由去,偏是怕惹祸端。我一个凡人都不怕,你神通广大却怕?”
 
 

    老禅师被出言不逊并未生气,笑问:“为师者,要为徒弟担责,诸天神佛将你问罪,你也不怕?”
 
 

    唐笙不由翻个白眼,说:“老和尚,你可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一条凡命,再多也没了。他们神位神权神像之多,与我纠缠,怕得失的是他们。”
 
 

    “哈哈哈。”老禅师爽然大笑,眼中颇为欣赏,便对悟空说,“好,我便赠你《青囊论》,你自行琢磨不必记名,只需向我磕三个响头。”
 
 

    孙悟空接过书册,磕头道谢。
 
 

    唐笙看向乌巢禅师,见他看着悟空的眼神几分欣慰慈爱,心头一动,似是想到了什么。留意到她的视线,乌巢禅师看向她轻笑点头,又缓缓摇头。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悟者自知。
 
 

    将《青囊论》交给悟空后,乌巢禅师便登云而去,留下一席话语,曰:
 
 

    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
 
 

    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
 
 

    劫难修梵行,祸灾砺人心。
 
 

    相知勿有疑,二心自成一。
 
 

    八十一难尽,正果自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