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第五十四章 【大肥章】(第2页)

 

    闻鹤城瞟一眼相当扫兴的闻昭非,又在林琅担忧的目光下,将药和水都喝了,“我身体好着呢,你们快去洗漱来吃饭,有我们佩佩爱吃的小笼包。”
 

    “好,”林琅拍拍老爷子胸口给他顺顺气,再走向闻昭非,给牵住手一起往他们的房间走去。
 

    老爷子前年五月去一趟农场卫生所待到九月中秋后才回京,次年一开春,他就将家里浴室和几个卧室改造了一番,都通上类似的土暖。
 

    此外,老宅最大的改动其实是将闻昭非的房间和隔壁客卧打通,再单独修了一个室内卫生间给他们单独用。
 

    今儿知道林琅和闻昭非要回来,家里早早就把浴室和卧室连通的火炕烧起来了。
 

    京城的冬天比不了农场的极寒但也经常到零下,很多时候比在农场还容易将人冻感冒了。
 

    杨婶担心林琅和闻昭非用不明白,又从厨房那边过来简单说明,“老爷子陆陆续续修了挺久,去年10月才完全修好。”
 

    闻老爷子其他孙子外孙来家里看他,都没让他们住过或用过这个房间里的任何东西。
 

    闻鹤城也早就放弃什么公不公平的想法,林琅和闻昭非就是他余生最大的慰藉和寄托,就是偏爱了也碍不着别人什么事儿。
 

    闻昭非将洗漱用品拿出来,就去厨房打热水过来,新浴室里足够暖和,厨房的热水也挺多,他和林琅也不用强忍着五六天没洗澡的难受了。
 

    俩人一起在卫生间洗了头洗了澡,再换上干净温暖的新衣服。
 

    闻昭非抱着林琅回到卧室里,将人放到床上,他继续给林琅擦头发,林琅则是拿着面脂和身体乳在涂。
 

    林琅给自己涂完了,再挖了点儿到手心抹匀,转身过来看闻昭非。
 

    闻昭非自觉蹲下身,把脸凑过来给林琅涂涂抹抹。
 

    他到底和林琅有六岁的年龄差,还有不少人明里暗里惦记他的宝贝疙瘩,闻昭非也不想自己这还算有优势、林琅挺喜欢的脸,给冷风吹糙了去。
 

    所以每次林琅要顺便给闻昭非涂,他都配合了,顺便还从寇君君那里要到了配方,打算改一改给自己做一两罐无味儿版的。
 

    “昭非,佩佩,你们打开衣柜看看,”杨婶又来敲了敲门,之前就顾着给林琅闻昭非说明房间改造的情况,忘记和他们说老爷子给林琅闻昭非都买了新衣服,早早让她洗好熨好挂衣柜里了。
 

    “好,”闻昭非应声后再来开门,杨婶已经走远只一点头就继续回厨房去了。
 

    闻昭非关上门,再走去将衣柜打开,里面挂着两套款式差不多的羽绒服,小很多的红色那套明显是给林琅的,大很多的黑色那套自然是给闻昭非的。
 

    “应该是爷爷托人从友谊商店买的,”衣服上的商标等都被拆掉了,但闻昭非对供销社里的衣服款式还算清楚,这两套羽绒服明显是外国货。
 

    林琅对友谊商店没什么概念,她更在乎这衣服是老爷子专门给她和闻昭非买的,笑吟吟地提议道“我们就穿这两套衣服去见爷爷吧。”
 

    闻昭非不再纠结点点头,他将衣服取出来给林琅和自己穿上,再穿上袜子和棉鞋等,他们从卧室里出来。
 

    堂屋里,老爷子远远瞧见走来的林琅和闻昭非,又喊杨婶把热好的饭菜端来,一通忙碌,他们四人坐到堂屋的饭桌前。
 

    “这衣服穿着暖和吗”闻鹤城笑吟吟地询问,其实心中稍有遗憾,他早两年就试图给林琅闻昭非买两套外国货的羽绒服御寒,但到今年11月底才买到。
 

    那个时候几乎就能确定林琅和闻昭非能回京城来了,冬天寄东西又尤其慢,他就没再让杨婶往农场寄,洗好熨好就挂衣柜里等他们回来穿。
 

    “谢谢爷爷,很暖和,”林琅笑吟吟地点点头,她刚洗完澡原就不冷,这羽绒够不够保暖还不知,但肯定比棉服轻便很多。
 

    林琅决定晚点儿找寇君君问问友谊商店,她也想给爷爷们买这样的轻便又温暖的羽绒服穿,如果不好买的话,就自己收点儿鸭绒鹅绒做,应该不难。
 

    林琅将目光看去做饭做衣服十项全能的闻昭非,这个不难是因为有闻昭非才不难,他们自己做的衣服可能也比买的更能表达心意。
 

    闻昭非对上林琅的目光,弯眸回她一笑,再夹一颗小笼包送到林琅嘴边,“尝尝。”
 

    林琅一口叼住,再点点头,“好好吃谢谢杨婶,谢谢爷爷。”
 

    “现在买肉买菜容易很多,佩佩多吃点儿,”闻鹤城也拿公筷给林琅夹了两个,再看去闻昭非,也给闻昭非夹一个。
 

    “佩佩要去上学了,你是什么决定”
 

    闻鹤城还没收到闻昭非给他说明情况的信件,但大抵知道闻昭非有自己的安排,已经不需他怎么操心了。
 

    “我接了贺院长的邀请,到京医大读研究生兼职助教,”闻昭非回了话也夹起小笼包吃,一共三屉,还有煮好的水饺、鸡蛋和豆浆等,相当丰盛。
 

    闻鹤城点点头,“京医大的新校址就在清大旁边,倒还算方便有时间就去将你们奶奶那栋楼清出来,那边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回去住了。”
 

    现在到开学前,林琅和闻昭非肯定随他住这里,但之后开始上学了,还是阮琇玉的嫁妆楼更方便。
 

    闻昭非点点头,再问道“简爷爷他们都回学校去了,您有什么打算”
 

    他不用问都知道各筹备中的各大高校肯定也来找过老爷子,但到目前为止,老爷子似乎没有要再继续工作的想法。
 

    闻昭非当然不是想闻鹤城这把岁数了再辛苦工作,但对于闻鹤城这类学者而言,无所事事、郁郁不得志反而更容易消耗精神,还不如回学校去。
 

    闻鹤城主要还是过不去自己心中的坎儿,他的大部分同事们都吃苦多年才守得云开见月明,只有他在京城过着还算不错的退休生活
 

    闻昭非轻轻摇头,“爷爷您不用考虑别人,您就想想自己,您还想回校园里吗现在几乎每个学校都很缺老师,今年一批,很快肯定会再高考。”
 

    这个时代有太多的苦难和不得已了,闻鹤城怎么可能例外,闻昭非的奶奶,闻鹤城的发妻,她的离去差点儿带走了闻鹤城半条命。
 

    闻鹤城没被卷入太多,是当时闻家已然出了人命,闻鹤城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极差,外界但凡再多做点儿什么都要被人诟病和不齿。
 

    等闻鹤城养好身体,他的同事朋友们不是同他一样退休,就是被下放到偏远地方去了,只有极个别如韩老那样的还坚持工作。
 

    林琅附和着点头,“是的,肯定还会再高考的。大学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现在就是百废待兴的前置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闻鹤城看看闻昭非,又看看林琅,点点头,“我会再考虑。”
 

    闻昭非和林琅对视一眼,没有就此事儿再多说。
 

    “姥爷姥姥留给佩佩的三套房子,其中两套都在京城,明儿我找朋友问问情况。您放心,有需要我会和您说的。”
 

    闻昭非继续说他回来之后要做几件大事儿,首要就是帮林琅筹划怎么拿回房子,再就是在开学前将嫁妆别墅楼整理出来,最后就是将可能存在的举报信原件弄到手。
 

    前年老爷子来农场时,闻昭非林琅和赵信衡他们都默契地没和他说起在红石场获得的信息。
 

    闻昭非早就不把闻明轩当父亲看,闻鹤城表现得再决绝,闻明轩也是他和阮琇玉的幼子,他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
 

    “好,你先走动试试,”闻鹤城和闻昭非说完,再看向林琅肯定地点头,“佩佩放心,一定能拿回来。”
 

    不说他,就是林琅的干爷爷简帛都不会看着不相干的人,继续鸠占鹊巢在林家祖宅里待下去。
 

    “嗯,”林琅点点头,吃下十来个小笼包又喝了一碗豆浆,一颗鸡蛋,就再也吃不下了。
 

    林琅也没走,继续陪老爷子说话,再看闻昭非将饭桌上的剩余食物吃光。
 

    “我和佩佩回去躺躺收拾收拾,您回屋躺会儿吧。”
 

    闻昭非说着扶起闻鹤城的手往他的卧室走去,闻鹤城昨儿必然是没休息好。这会儿看他们吃了早饭,聊了这么久,应该能安心去躺会儿了。
 

    闻鹤城没拒绝,他要多陪林琅闻昭非些时光,要回学校教书育人都得继续保养好身体。
 

    闻昭非很快回来,堂屋里林琅和杨婶说着话。
 

    林琅询问一些老爷子在家里的事情,到冬天不怎么出门外,精神头还不错,尤其是收到电报又看到林琅上报的消息后。
 

    闻昭非坐到林琅身侧听她们继续说话,杨婶说完老爷子的情况,又说起林琅和闻昭非可能回想知道的其他闻家人的事情。
 

    “向海前天来老宅说,在南边的向青和想婼也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向青和想婼都考到了师大。暂时还没听说向北向东他们被录取的消息”
 

    可以说这次考高,闻家孙辈除闻昭非和长孙闻向海都去参加考高了,闻向青和闻想婼分别在闻家孙辈排序老二和老四,同样响应政策下乡了。
 

    只是不是东北农场那样条件恶劣的地方,高考的机会到来,他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回城机会。
 

    闻向青比闻昭非大一岁,但闻昭非是16岁破格录取到医专里,闻向青和比闻昭非小两岁的闻想婼念完高中就没大学可读了。
 

    林琅也不是三年半前初来京城时对闻家人员全然陌生,她依旧没怎么见过闻昭非的同辈兄弟姐妹们,但也知道名字指代的是谁。
 

    闻鹤城和阮琇玉一共孕有三子两女,闻向海和闻想婼是闻家长子闻景轩的儿女,闻向青和序七的闻想姝是次子闻宇轩的儿女,幺子闻明轩除了和前妻任颜生下的闻昭非外,还有双胞胎儿子闻向北闻向东和女儿闻想楠。
 

    林琅见过的小姑闻明玉和大姑闻明音都只有一个儿子。
 

    闻家算上两个外孙的孙辈有10人,只有三人下了乡,其他人都找到工作或找到关系留在京城里发展了。
 

    现在下乡的三人都各自抓住机会,回来或即将回来了,留在京城里发展的孙辈们反而没能在这次高考中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