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第七十五章 二更(第2页)

 

    就如推出「五铢钱」时,特批给郡国铸造特权。
 

    汉朝对外抗击匈奴时期,没有一味使用中央权力强硬推广新币,而是充分利用各地地方影响力铺开了新币。
 

    等待时机成熟再用地方技术落后为由取消其铸币权力,最终成功让铸币权归拢于中央。
 

    历代习惯将秦皇汉武并称,其原因在货币改制中可见一。
 

    汉武帝完成了始皇帝的未尽之事,实现了货币真正的统。
 

    水镜前,嬴政若有所思地将汉朝货币改革进程记录在案。
 

    这些都是前瞻性历史经验。说的不只是铜钱,更是中央如何利用经济与货币手段兵不刃血地辖制地方权力。
 

    大统无法一蹴而就,那是一场持久战,充分利用时间门这味良药才能通向成功。
 

    刘彻的六次货币改革,咕咕却只说了五次,剩余的那一次应该与「纸币」相关吧
 

    很快,水镜影像表明所猜正确。
 

    刚刚没有提到的第三次货币改革,发生于元狩四年。这一年,卫青与霍去病率兵出征匈奴。
 

    打仗最费钱,那要怎么筹集高额军费呢「白金三品」与「白鹿皮币」被推了出来。
 

    根据史料记载,「白金三品」由银与锡混合铸成龙、马、龟三种面值不同方圆不同的白金币。
 

    1枚圆形龙币等于三千铜钱,1枚方形马币价值五百铜钱,1枚圆形龟币折合三百铜钱。
 

    自先秦到汉初,货币体系中并没有白银的容身之地。
 

    始皇帝颁布的统一货币制度,分为“上币”与“下币”。
 

    下币是本期主要讲述的铜钱秦半两,主要流通于下层民众与日常生活的小额交易。
 

    上币则是黄金,供大宗商贸的大额支付与上层贵族使用。不按照枚数计算,而是称量使用。
 

    汉朝沿袭了这一制度。
 

    刘彻推出前所未有的「白金三品」,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含有白银的货币,其主要目标针对有钱人群体。
 

    官方拟定了银币与铜钱的比值,但从当时实际购买力来看,这种比值定价虚高。
 

    以出土的马币为例,枚重20克左右,含银量不超过138两。
 

    折合铜钱172272文,而官府给出的定价是500文。法定购买力相当于实际购买力的183289。1
 

    如今将这样的货币称为大额虚币。
 

    刘彻本来希望利用大额虚币,从有钱人群体中赚取暴利差额,但计划赶不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