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第七十四章 一更(第2页)

 

    劣币驱逐良币,好钱与大量恶钱的混用会搅乱市场,导致地区性物品价格飙升,时日一长势必让百姓生活受苦。
 

    始皇帝一死,日积月累的人民生存矛盾多点爆发,秦帝国轰然崩塌。
 

    其实,大秦灭亡的某些征兆没有深藏于暗处,而是摆在了台面上。就钱币举例,秦律中的金布律规定“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
 

    这是用法律规定了不论钱币质量是好或坏,百姓没有挑选的权力,都以同一个标准使用。
 

    秦朝官方非常清楚恶钱的存在,但是有效管制的手段不足。放任的结果必是会引发市场动乱,最终成为社会动乱的源头之一。
 

    嬴政被当头浇了一大盆冰水,刚刚升起的喜悦被浇灭了。
 

    咕咕的那句话说很对。大秦表面上一统了天下,但其实没有完全统一,竟是小到连一枚铜钱的重量都做不到一致。
 

    真正的大一统基本是确保政令的上通下达,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
 

    水镜为什么大秦官方会允许恶币与良币混用与它的历史背景相关。在春秋战国长达五百多年的历史中,诸侯国各自铸币。
 

    秦朝推行中央集权,可是从六国使用不同币种变为秦朝境内全部使用秦半两,从取缔民间铸币到将铸币权完全归拢于中央,这些变化无不需要足够的时间。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人们对于铸币权力的思想认知不同。
 

    今天我们理所当然地认同央行发行货币,认同铸币权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但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却不一样。
 

    法家与儒家发生了激烈的思想冲突。
 

    汉朝盐铁论中记录了两派不同的主张。
 

    儒家主张开放铸币权,反对政府垄断铸造,推崇自由经济。法家则截然相反,要将铸币权彻底收归中央,而行官营经济。
 

    两方的思想冲突不是发端于汉朝,而是始于先秦。
 

    秦朝亡得快,没能解决的铸币问题留给了后来的王朝。汉朝建立后,恶币与良币的斗争继续飙升。
 

    秦末汉初的战乱使得民生凋敝、国困民穷。
 

    当时对于货币的观念尚不成熟,以为钱币购买力是不变的。
 

    把钱币减重就能增加它的数量,如此一来就有更多钱能够去买买买,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