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第五十三章 。(第2页)

 

    豆浆加了一种或几种材料变成豆腐,必是要无毒的才行。
 

    谁试毒
 

    首当其冲就是豆腐制作者。
 

    在场的方士们有一个算一个,都不可能逃出试毒名单。有别于丹药,试毒豆腐时很可能按照一日五顿喂食。
 

    因此,炼制时不可一味求快,小心死在自己制造出来的吃食上。
 

    众人心情沉重地进入炼药房,开始了通宵熬夜赶工模式。
 

    咸阳宫内。
 

    嬴政下发炼制豆腐任务,将注意力放到成立西域使团上。
 

    西行使团主要肩负三个大任务
 

    探查地形地貌、各处风土民俗,采购当地农作物,以及与本地势力进行沟通交流。
 

    遗憾是张骞生活在数十年之后,现在不可能寻得他去凿空西域,需另外组织人马出行。
 

    西行队伍务必要坚定不移地心向大秦,更有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且有难以活着回到咸阳的觉悟。
 

    初步计划,先派出一百人,包括具备各项技能的外交使者、护卫与随行杂工等。
 

    三个多月前,扶苏、蒙毅、李斯与赵高观被特别传召,观看了秦二世而亡的那集水镜故事。
 

    赵高很快被处死。李斯在禁足两个月后,主动抓住了修改秦律的戴罪立功机会,官复原职。
 

    嬴政又与蒙毅进行了一场恳谈。表达了对他足够多的信任,令其官拜上卿,继续处理政务文事。
 

    对于蒙毅是否向兄长蒙恬透露水镜的存在,特许其“酌情考量”。该怎么说,透露多少内情,就看蒙毅的说话艺术了。
 

    蒙恬与蒙毅兄弟,一武一文。
 

    嬴政早就有计划,将历史脉络内幕少许透露于蒙氏兄弟知情。
 

    有时候,只有成为了内幕知情人,才能生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才会更加忠心耿耿,才能激发出更多工作潜力与动力。
 

    这次西域使团的初选任务,连同各项选拔标准一并交给了蒙氏兄弟。
 

    同时,命其多加留意应选者的情况。不适合去西域出使,不代表不能去其他地区。
 

    不久的将来,不只派出一支考察队。除了西域,至少有一支队伍往百越方向去,深入崇山峻岭。
 

    嬴政已经不再急迫用兵,计划派出先遣队摸查清楚百越之地的风土人情,谋定而后动。
 

    人才
 

    大秦对人才的渴求,保持着持续性旺盛的状态。
 

    偏偏组建考察团的求贤令不能过于露骨,需要打着文化沟通的旗号,或是名义上宣传搜集各类民间趣谈。
 

    以免被考察的地方引起警觉,误认为大秦有攻伐他地的野心。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这种认为非常正确。
 

    通俗易懂的招募启事贴了出来。
 

    天下之大,美食美景,数不胜数。大秦想要搞几支吃喝娱乐考察团,诚邀有识之士加入。
 

    消息一经放出,第一个来找嬴政直接报名的人有些出乎预料。
 

    嬴政看向来者,问“你想清楚了百越多荒蛮之地,瘴气丛生,山川难越,野兽横行。深入百越,虽然没到九死无生的地步,但没人保证你能全须全尾地回到咸阳。”
 

    嬴政从不低估世上有聪明人,相信必有人会看懂考察团的暗中目的,但没想到扶苏会主动请缨。
 

    三个月前,特招四人观影。
 

    之后唯独没对扶苏做出特别安排,只命他多听听不同学派的声音。
 

    更多的任务暂时没了。
 

    嬴政不会再行封分制,即便将来给孩子们赐爵,也不计划给以封地。
 

    这样一来就不存在先把扶苏派往封地的可能性。而要说将他册封为储君,更是没有相关打算。
 

    长子的性情与能力一直不够令嬴政满意。
 

    或许在别人看来扶苏宽仁,足够做一位守成之君,但秦二世不是守成就行了。
 

    还要敢于逆流而行,逆的是春秋战国几百年形成的陈规旧俗。
 

    亦要能够杀伐果决,在开辟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时,流血与牺牲是必然的。
 

    目前为止,嬴政没有看到长子具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性。
 

    通过水镜故事,怜惜扶苏在历史上悲哀地死去,但也不满于历史上他被逼入死地时居然没有玉石俱焚的狠绝。
 

    今天倒是出乎意料,扶苏主动自荐参加百越考察团。
 

    嬴政打量长子,人在获知自己在史书上的死因后,总会有一些变化。近三个月以来,扶苏比往日更添几分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