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 109 章(第2页)

 

    于是他们选择了沈珉玥来做说客,希望能说服沈玉耀,将肃王身上的惩罚撤除。
 

    “即便宗亲们选择放开草原,那也是为了大庄好,他们绝对不会来害陛下,陛下现在直接将肃王软禁,在外人看来,难免是有疏远宗亲,甚至厌恶宗亲之嫌。”
 

    一个人的宗族是人的立足之本。
 

    这是整个封建王朝对人的要求,即便是皇帝,也没办法完全挣脱这个要求。
 

    因为在大庄人看来,血脉亲情才是最牢固的盟约,这世上任何人都有可能是背叛皇帝,但是宗亲们绝对不会。
 

    如果让外人看出沈玉耀并不想要与宗亲们友好相处,那一定会导致双方关系破裂,进而内部不稳,影响外部。
 

    “如果说,与宗亲们友好相处的前提条件,是他们可以对国事指手画脚,以为朕好之名,命令朕去行事,那朕与宗亲们的关系,永远不可能友好起来。”
 

    沈玉耀的态度非常强硬,甚至没有一丝转圜余地。
 

    她不是针对沈珉玥说如此强硬的话,她是将沈珉玥视作一个传声筒,在告诉宗亲,别妄想操控她
 

    沈珉玥其实也明白,这次肃王之所以会被沈玉耀如此惩罚,是因为他成了宗亲和沈玉耀之间斗争的牺牲品。
 

    宗亲确实是想要控制沈玉耀。
 

    沈珉玥好几句劝说的话都没说出
 

    口,因为她其实也站不稳立场。
 

    她明白,宗亲们并不无辜。
 

    “臣定然会将陛下的话,传达给每一位宗亲,让他们引以为戒,不要再犯。”
 

    沈玉耀才是沈珉玥的大腿,沈珉玥不可能向着宗亲而得罪沈玉耀,所以宗亲们这次注定是要输掉了。
 

    沈玉耀点点头,询问沈珉玥还有没有事情。
 

    沈珉玥没事了,直接告退。
 

    另一头,谢太妃正在与自己的弟妹见面。
 

    自从谢舒入京后,谢太妃还没有见过自己弟弟,之前沈崇大病,谢舒又奉命去监督造船的事情,宫里宫外都忙得很,姐弟俩也没时间见面。
 

    现在终于安定下来,可算是有了见面聊聊天的机会了。
 

    不过谢舒是朝臣,不宜出现在后宫,姐弟俩想要见面,还是需要一些程序。
 

    先将弟妹叫进宫里来聊聊。
 

    上次见面,还是谢舒刚成亲的时候,谢太妃还记得那时候的翩翩少年与如花美眷。
 

    没想到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如花美眷和翩翩少年都老了些许。
 

    但还算年轻,眉目不曾改变。
 

    倒是她老了许多。
 

    谢太妃心中想着,让弟妹起身,不必多礼,目光随后落到弟妹身旁的那个少女。
 

    少女看上去十岁左右的模样,与谢太妃有三分相似,眼中一片天真烂漫,让人看着十分舒服。
 

    “这是本宫的侄女”
 

    “谢家甘棠,见过太妃。”
 

    谢甘棠是谢舒的女儿,今年十岁,第一年入京,第一次看到她的那位姑母。
 

    “快快起身,自家人不必多礼,你们母女二人快快坐下,去前头看看,明王回来了没有。”
 

    谢太妃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让女儿回来待客了,她们一家人可算是能团聚一堂。
 

    虽然还是差了点人,但已经很好了。
 

    “娘娘,明王殿下为陛下办事,每日十分辛苦,不好因为我们母女俩,让明王殿下再多劳累。”
 

    谢家夫人姓王,王夫人是个谨小慎微的性子,到了宫里更是不敢放肆,坐凳子都只是沾了个边。
 

    因为过于拘束,反倒看上去还没有她女儿仪态好,瞧着有些小家子气。
 

    到底是小门小户出身,谢太妃有些遗憾,那个时候谢家遭难,她实在是没办法去找大家族的嫡女来与她弟弟联姻,那些家族对谢家避之不及,又怎么可能上赶着来帮忙呢
 

    最后婚事落在了王家女身上,那个时间嫁女儿的人家,可想而知是什么货色,简直就是在卖女儿了。
 

    “弟妹不必如此小心,以往十年,谢家在朝野内外饱受欺压,落井下石者多,雪中送炭者少,那个时候弟妹愿意嫁入我谢家,乃是恩情。现在谢家有了些起色,小六有幸为陛下效命,日后他们叔侄二人均在朝为官,正好可以互帮互助,互相之间也有个依靠。”
 

    谢太妃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她要做谢家的后盾,而她女儿,更是会帮自家舅舅平步青云。
 

    谢舒有才华,却被耽误多年,而今可算是能苦尽甘来了。
 

    按理说,王夫人应该会很高兴,但她眉目之间是去不掉的忧愁,笑容略显勉强。
 

    这让谢太妃不太高兴,但是因为两人并不熟悉,她也不好给弟妹摆脸色,只能心中暗叹,之后一定要找个合适的人去教教王夫人各种规矩,至少别心里有什么事都挂在脸上。
 

    最要紧的是将谢甘棠培养出来,从小生于乡下的孩子,规矩上实在是有些缺失。
 

    “这孩子被你们夫妻俩养的很好,不卑不亢,目光清澈,有我谢家女儿的风采。”
 

    夸孩子总是会让父母非常高兴,王夫人也不例外,她不好意思的笑笑,“棠儿什么都好,就是为人太过调皮了些,还是孩子心性。”
 

    “这孩子也有十岁了,是懂事的年纪了,身为世家贵女,可不能学了那乡野丫头的粗俗,得学会
 

    文静淑雅,本宫身边正好有个善于教导规矩的宫人,不如今日离宫,你们便将宫人带回家去吧。”
 

    王夫人不过是谦虚两句,并没有真的觉得女儿有什么不好。
 

    但是谢太妃却真觉得有问题,名门贵女怎么能用调皮二字形容
 

    “日后在外,弟妹可莫要说孩子调皮,贵女的名声十分金贵,不容有闪失。”
 

    被谢太妃一顿说教的王夫人,脸上表情瞬时变得有些僵硬,她低下头,顿觉内心惭愧。
 

    是她这个做母亲的不够好,连女儿都没有教好,让太妃娘娘不高兴了。
 

    谢甘棠不太懂这是什么情况,她握了握王夫人的手,心里对谢太妃有些不满。
 

    谢甘棠知道谢太妃地位高贵,也知道她父亲能升迁到京城,都有赖于谢太妃,但这并不影响她讨厌谢太妃。
 

    她讨厌谢太妃那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模样。
 

    有人性格天生喜静,有人天生好动,哪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况且她才十岁,这个时候就注意自己的名声,没必要吧
 

    谢甘棠不高兴,又不敢说出口,因为她知道,说出口后伤心的是母亲。
 

    正在这个时候,沈珉玥回来了。
 

    她一回来就看到了一脸小心赔笑的王夫人,心怀怒气的小表妹,以及同样心情不佳的谢太妃。
 

    以她对母妃的了解,甚至都不用细问,沈珉玥就知道是谢太妃故意去挑人毛病了。
 

    那么多年都没见过,好不容易见一面,何至于还挑人毛病啊,这样一来岂不是会让舅舅一家与母妃离心
 

    “女儿见过母妃,舅母、表妹。”
 

    “见过明王殿下。”
 

    见到熟悉的人,王夫人和谢甘棠同时松了口气,赶忙给沈珉玥请安。
 

    谢太妃的心情也好了许多,她现在以沈珉玥为傲,沈珉玥不管是做什么,在她心里都是最好的。
 

    “小六回来了,快来母妃这儿坐下,今日早朝之后,听说你又去同陛下商议国事了,可累着了,渴着了”
 

    谢太妃说着,就要将瓜果点心,茶水之类的往沈珉玥嘴里塞。
 

    其实沈珉玥笑着接下个橘子,其他婉拒了。
 

    “陛下已经请女儿喝了今年新上贡的贡茶,女儿肚子里水饱,并不饿,母妃吃吧。”
 

    谢太妃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最近特别喜欢拿沈珉玥当个小孩子宠着。
 

    说实话,沈珉玥非常的不习惯。
 

    以前谢太妃和她的关系,是谢太妃对她要求严格,平日里确实有温情,但谢太妃对她比较一般。
 

    在谢太妃心中,谢家比女儿更加重要。
 

    现在她俨然一副女儿比谢家还重要的模样,即使沈珉玥很想成为谢太妃心中的骄傲,也无法适应这种转变。
 

    “今日舅母与表妹入宫,便在宫中用膳吧,膳房特意做了左州菜,想必一定合舅母与表妹的胃口。”
 

    “多谢殿下费心了。”
 

    王夫人根本不敢拒绝,甚至她都不太敢抬头看沈珉玥。
 

    明明在沈珉玥没有成为亲王前,她们私下见面,王夫人对沈珉玥十分亲厚,两人关系也比较好。
 

    结果现在,两人之间的客套远大于亲情。
 

    沈珉玥突然有种既视感,像是在看她和沈玉耀。
 

    地位和权力,会改变很多东西,包括昔日习以为常的一切。
 

    沈珉玥适应能力很强,她并没有因为王夫人下意识的保持距离而觉得难过。
 

    现在陌生没关系,以后私底下多多接触,时间久了,人自然就重新混熟了。
 

    就好像她和陛下一样,现在她在陛下面前,就没有之前那么的小心翼翼了。
 

    一顿饭,吃的人味同嚼蜡。
 

    可能桌子上只有沈珉玥是真的有在吃,其余人都吃的不太舒服,午后没多久,王夫人就告辞了。
 

    谢太妃象征性的留了下人,最后还是任由王夫人带着孩
 

    子出宫。
 

    等王夫人一走,沈珉玥也打算出宫办点事。
 

    “等等,小六,母妃有事想要问问你。”
 

    沈珉玥疑惑驻足,见谢太妃屏退左右,心里一惊,最近有什么比较重要的事情吗
 

    好像没有吧,最近不是很平静吗
 

    谢家也发展的挺好,她这边也是眼见要飞黄腾达了。
 

    谢太妃叫沈珉玥留下,还是老话题,问沈珉玥什么时候才议亲,准备成亲。
 

    “你今年,已经十七岁了。一般的世家贵女,在十五岁后开始议亲,在你这个岁数,即便不出嫁,身上也有婚约在身了。”
 

    谢太妃其实早就想跟沈珉玥说说了,只是之前沈珉玥没有在京城,后来回了京城后又忙着登基大典的事情,直到今天才算是有时间坐下来聊聊天。
 

    “母妃,现在朝堂还不算安稳,陛下需要我帮她,政事繁忙,女儿哪儿有时间去想那些男女之事啊”
 

    “男子尚且有成家立业一说,先成家后立业,怎么到你这里就反了过来,你非要先立业再成家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