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 85 章(第2页)

 

    沈玉耀明白这个道理,就好像现在的皇帝,之前从先帝手里接过朝政时一样。
 

    作为开国皇帝,先帝当时斩杀了一大批开国功臣,为的是给自己的继任者开路。
 

    而现在,皇帝想做和先帝一样的事情。
 

    石炳生和江朱韬,这两人是姻亲关系,一个任刑部尚书,一个任大理寺卿,几乎将大庄的所有刑狱之事都揽入一家。
 

    吏部虽然能处理一些小案件,但轰动一时的大案,涉及多条人命的,都归刑部和大理寺管。
 

    刑狱之权,看上去并不显眼,至少没有手掌吏制的那些大官显眼,可实际上非常重要,因为这些权利,掌控着人的生死。
 

    “父皇,石家一直尽忠职守,并未有丝毫逾越之举,皇祖父当年也只是将一些心怀不轨的奸臣斩杀罢了。”
 

    沈玉耀希望皇帝能冷静一下,那些功高震主的人可以不都杀了,让他们从朝堂离开,回去过安稳的退休日子啊。
 

    “玉阳,父皇最后再教你一件事,那就是身居高位者,除非是死,否则没有任何离开朝堂的可能。”
 

    皇帝怔怔的看了沈玉耀一眼,最后才缓缓说出这段话。
 

    他像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曾经天真的自己,以为这世上的事情都是可以有两全其美的法子。
 

    根本没有。
 

    人的贪欲无穷尽,哪怕是平时再好的人,都有私欲。
 

    一个人再光风霁月,身处官场这个权力场,也不可能真的干净。
 

    沈玉耀不解,她觉得有规定就按照规定走,没有规定就必须得衡量一个人的功过。
 

    不能因过灭功,也不能因功灭过。
 

    可现实不是理想中的国度。
 

    石炳生犯下大事,皇帝迟迟不予处理,只让石炳生闭门思过,这件事在京城传开后,民间突然就出现了一股声音。
 

    那些人说,石炳生是个好官,他为官二十余载,手头从无冤假错案,只是因为亲戚之过,就将他杀了,是昏庸之举。
 

    此等为国为民的好官,应该被人钦佩,而不是被人唾弃,死后于青史上留下污名。
 

    百姓哪儿知道刑部尚书是谁啊,更不知道,一般能递交到刑部尚书手里的案件,基本人证物证俱全,已经可以结案了,刑部尚书只是负责审核一遍罢了。
 

    他又不负责真的查案,所做之事只能说一句尽忠职守,哪儿来的为国为民。
 

    这些年石炳生作为寒门之首,底下孝敬的银子,也没少收。
 

    百姓是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的。
 

    或者是因为这个世道有太多太多贪官,百姓们苦贪官久矣,一听说有个好官,恨不得让这个好官扫净天下贪官。
 

    于是他们开始歌颂石炳生的功德。
 

    这些突如其来的喜爱,尊崇,完全就是对贪官厌恶的感情投射,可是没有人明白。
 

    他们只知道,好官不应该下大牢,好官应该位极人臣,成为天下清明表率。
 

    如果皇帝还继续一意孤行,那就是残害忠良,是昏君所为
 

    这场“民愿”来的沸沸扬扬,消息才传出一两天,就已经有万民联书,请皇帝放过忠良之臣。
 

    沈玉耀静静看着这场闹剧开场,然后迅速到达部分。
 

    最后戛然而止在,皇帝的一张圣旨下。
 

    “朕承天命,四十余年,亲人多离散,夙夜常叹,称孤道寡者无所依,朝中大臣如朕手足,无有不喜,奈何祖命难违,柳暗花乃禁药,不可流传”
 

    皇帝这次的圣旨写的通俗易懂,沈玉耀还记得祭天时晦涩难通的祭文,没想到那些为皇帝拟旨的人,也能写出“人话”来。
 

    前半段皇帝感叹自己命不好,虽然是皇帝了,但就是个孤家寡人,亲人都死的差不多了。
 

    这段话落在沈玉耀眼中,是真的无奈,皇帝儿子女儿一大堆,大老婆小老婆满后宫,这还称孤道寡呢
 

    拉出去都能站满一个操场了。
 

    不过这是给百姓看的,只要百姓信了就行,等到后半段,皇帝图穷匕见,开始大谈特谈柳暗花的危害,说柳暗花乃是先帝明令禁止的东西。
 

    “谁人无手足,谁人无亲人若手足亲人染上柳暗花,自此便是家破人亡方能离开此物,人行路上,形同恶鬼,再无安宁之日念及此,朕悲痛万分”
 

    这一段推己及人,让所有百姓明白,柳暗花非常的危险,同时暗示百姓,如果他们的亲人沾上柳暗花,那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场
 

    其实柳暗花那么贵,一般的百姓,根本碰都碰不到,倒是那些达官显贵,更容易被找上门。
 

    毕竟贩卖这些东西的,都是要赚钱的。
 

    可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是大庄的子民,身为皇帝,有护佑子民,让他们免受此等苦难的责任。
 

    所以皇帝这话说的还是非常真情实感的。
 

    接下来就是细数先帝当时是怎么拔除恶疾,一点点为这片土地恢复清明,让百姓们过上安稳日子的。
 

    反正就是一顿夸,等百姓们都开始感激先帝的时候,再说了一下石炳生他犯的罪。
 

    如果没有他,石晓晓不可能嫁入王府,自然不可能接触到申王。
 

    而且如果没有他,石家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即将没落的寒门,怎么可能会有人柳暗花给石家人
 

    再说了,有句话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石炳生乃是石家的家主,他岂能在族人做错事的时候,独善其身。
 

    这些话其实落在沈玉耀眼中,都有点儿强词夺理。
 

    但是落在古代人眼中,就是合情合理,因为他们就是如此的看重宗族,看重一家这个概念。
 

    一家就是一个整体,荣辱与共。
 

    被贬官的石晓晓亲生父亲,反倒从这件事里隐身了,甚至都没记得,他还活着。
 

    最后皇帝给石炳生的判决,是革职,永不录用。
 

    之前还嚷嚷着要让皇帝将好官石炳生给放了的百姓,在听完圣旨后,话锋一转,直接开始歌颂皇帝真的十分的仁德。
 

    石炳生犯了那么大的错,皇帝没有杀他,只是将他革职。
 

    却不知道,这件事里,石炳生已经失去了所有,他没了功名,也没了名声。
 

    因为皇帝将他直接钉死在了耻辱柱上,他没有管理好石家,没能做到明察秋毫,给整个石家带去了难以磨灭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