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师傅在上

    单铭有预想过米芾的很多回答,但确确实实没想到他回答是如此简单的四个字。

    此乃盛世。

    是啊,和米芾所处的那个年代比起来,现在是当之无愧的盛世。

    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强盛。

    “先生都知道了?”单铭一愣。

    米芾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虽然不太清楚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但是有些这千百年的更迭,确实是有些了解。”

    “那先生知我为何请先生吗?”单铭单刀直入,切入主题。

    米芾洒然一笑,指着桌面上那摊开的《研山铭》:“可是为了此物。”

    “正是。”单铭脸上一喜。

    “没想到已经过去这么久了。”米芾抚起胡须,脸上露出追忆的神色:“当初我得此灵璧石,爱不释手,连续三晚抱着它才能入睡,一夜兴之所至,挥毫泼墨写下这幅《研山铭》。”

    “全文共三十九字。”

    米芾缓步走到桌前,右手一挥,那原本浮于身前的砚台飘至桌上落定,手再一抓,一只毛笔竟直接于虚空中幻化而成。

    “小子,替我研墨!”

    单铭手持墨条,在那砚台上缓缓摩擦。

    不消片刻,墨汁滴落,凝聚在那山形墨池之中。

    “研山铭。”

    米芾手中毛笔于墨池上掠过,那毛笔恍若有灵,竟将点点墨汁汲取上来,分毫不多分毫不少。

    手腕翻动,桌上研山铭三字缓缓浮现。

    “五色水,浮昆仑。”

    “潭在顶,出黑云。”

    “挂龙怪,烁电痕。”

    “下震霆,泽厚坤。”

    “极变化,阖道门。”

    “宝晋山前轩书。”

    一连三十九字,未曾停顿一气呵成。

    明明是白昼,但是单铭此时如处黑夜,一如回到了当年米芾在屋内爱不释手,喜极写下了《研山铭》。

    “小友,如何?”

    手中毛笔散去,米芾乐呵呵的望向单铭。

    “今观先生行书,获益匪浅!”

    这句话他并不是作假,而是真的受益良多。

    米芾七、八岁开始学习书法,启蒙老师是襄阳书家罗让。

    后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一生辗转多师,一身笔力皆为后天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