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莱茵金属公司的销售员阿图尔(第2页)

    特别是m1,和豹2坦克,更加是采用了最新的L55rh-120mm滑膛炮,

    所以可以看得出来,成立于1889年莱茵金属公司,是一家坦克装备首选的军火公司。

    在后世的各大关于军火销售的头版头条新闻,

    都是有出现这一家德军的军火巨头的名字的,比如:

    “大发战争财!德**火商莱茵金属积压订单破天荒接近300亿欧元!”

    “德军军火巨头莱茵金属公司计划,在二毛国内-建厂,生产“豹2”坦克!”

    “市场需求强劲,年产50万发炮弹还不够:莱茵金属利润创历史记录!”

    ..........

    可以从以上的后世网络新闻的内容,看出来这一家德军军火公司的销售实力,所以苏洋也是希望能够和这一家军火公司,能够进行有效的买卖合作,

    这样的话,对于他日后购买坦克战车,或者是滑膛坦克炮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当然前提是在抗击日寇的战争爆发前夕,必须要购买到。

    要不然一旦战争爆发后,德军就不会出售武器装备给苏洋,和**部队的了。

    洋人公共租界,

    莱茵金属公司的销售员阿图尔·费歇尔,

    正在一家西式餐馆那里,吃着他的下午餐。

    不过此时此刻的他却是心事重重着,

    作为农业大国的华国,每年生产的棉麻等日需品都是德军本土所需要的,除此之外,华国地大物博,很多稀有资源也是德军部队需要的。

    所以德军和**之间的武器装备的买卖,还是比较大的。

    德军本土的最大缺点,就是受地域所限,它自身的国土自然资源,本就是能源不足,不能够支撑战争的军需力量。

    而且很多战略物资都是比较紧缺的,都需要从海外获得进口。

    石油、铁矿石、钨矿、锡、锑等资源都是德军需要采购进口的。

    所以不管是在1934年8月秘密签订的《易货协定》,还是在1936年中签署的《信用借款合同》,德军和**部队之间,都是可以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合作。

    德军向**部队提供了武器装备和弹药,甚至还包括运输过来,

    但是**部队那一边必须要给予钨矿、锡以及锑这三种稀有资源。

    因为这三种都是制造枪械等武器的必须品,所以德军急需大量的钨矿、锡以及锑的。

    还有农副产品进行交换,

    双方都是各取所需,

    而销售员阿图尔·费歇尔之所以心烦的原因,可不是因为工作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