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英明杨老三

第1072章 兵工厂迫在眉睫(第2页)

    只要能将阿三国的这个兵工厂搬到南燕岛,萧逸就有了绝对的实力,跟大鹰国抗衡。


    于是,在董小宛的建议下,萧逸决定兵分两路。


    第一路,不是打仗的,而是从燕国迁徙人口来南燕岛。


    南燕岛只有一百多万人,着实是太少了。


    所以,萧逸准备从燕国迁徙过来大量的人口,充实南燕岛。


    其实就是储备兵源。


    毕竟,南燕岛与燕国之间,隔着萧天行的大夏国,往来太不方便了。


    另外,根据四洲海图,从南燕岛往东,一千公里多一点,还有一个岛屿,比南燕岛还大一点,叫做台岛。


    根据俘虏的交代,台岛也已经是大鹰国的殖民地了,大鹰国的人正在疯狂地掠夺岛上的资源,源源不绝地运往大鹰国。


    所以,拿下台岛,也是萧逸的下一步目标。


    巧的是,就在萧逸等待着三万兵马从燕国来到的时候,十几艘蒸汽轮船从台岛而来,准备去大鹰国。


    船上,没多少士兵,因为这些船是运输资源的。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不是石油,因为还没有出现炼油的技术。


    所以,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煤矿,一个是铁矿。


    当然了,也有别的资源,却不如这两样主导。


    这些蒸汽轮船运送的煤和铁,萧逸自然是毫不客气地笑纳了。


    无他,下一步,萧逸制造枪支弹药,铁定少不了这些东西。


    再次,萧逸从俘虏的口中得知,台岛上也是两千大鹰国士兵。


    大鹰国的情况,萧逸已经从这么多俘虏的口中了解了很多。


    大鹰国的人口不多,也不少,足足一千万。


    一千万的人口,就算是按照二十比一的比例养兵,大鹰国也才只有五十万军队。


    可实际上,热兵器之后,军队的比例就不是二十比一。


    所以,大鹰国的实际军队数量,总共也不过三十万人。


    而在大夏国,大鹰国就已经损失了三万多人,占大鹰国总兵力的十分之一还多。


    要知道,大鹰国已经开始向全世界殖民了,三十万兵力留守本土的,不过只有六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