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英明杨老三

第975章 大成国出大事了(第2页)

  这个问题,高光远不能断,便喊来齐天仇商议。

  齐天仇的办法也很好,先搞清楚大晋国和大齐国出出多少兵,出多少粮。

  毕竟,西疆之地与大成国接界,而大晋国和大齐国离得远。

  所以啊,若是大成国出兵和出粮在大晋国和大齐国之下,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齐天仇的意思是,先看看那两国的情况,然后出兵和出粮比他们高出两三成就行。

  高光远觉得有道理,便同意了齐天仇的提议,派人去大晋国和大齐国探听情况。

  大晋国是盟主国,出兵自然不能少了。

  晋皇石崇年跟太子石成功,尚书令严邦臣,以及大将军陶平一番商议,决定出兵二十万,以大将军陶平为主将。

  至于粮草呢,晋皇手笔也大,先调拨了一百万石粮草。

  那边,大齐国。

  前文交代过,大齐国是东洲各国中,最缺粮的国家,没有之一。

  大齐国三面环山,都是无法穿越的高山,这就将大齐国的出口限制在东南一方。

  而且,大齐国的国内虽然盛产铁矿、铜矿、乃至金矿等各种矿产,但缺粮食啊。

  大齐国境内,山地多,可耕地极少,产粮自然不多。

  但大齐国的盔甲,防御力东洲第一,兵器的进攻性东洲第一。

  因为常年在山地生存,不少地方更是高原地区,使得齐人的身体素质极强,力量不输于扶余国的草原部落,灵敏性就是东洲各国都无法相比的了。

  也就是说,大齐国士兵的战斗力,是东洲最强的。

  这也是,曾经大齐国一度向东征伐,几乎占据了半个东洲的原因之一。

  只不过,后来在各国的联手下,再加上大齐国内乱,大齐国失去了一统东洲的可能。

  当时,大齐国的情况,跟大夏国目前的情况很是相像。

  只不过,大夏国位处最西,是向东打过去的,而大夏国位处东南方向。

  如今大夏国的势力范围,跟昔日大齐国最全盛的时候是差不多的。

  齐皇田忠义召集相关重臣商议之后,决意出兵十五万,以大将军田忠河为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