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兔毫釉面,寝食难安(第2页)

  正说着,他里面就将陈长生请到了里面。

  “陈先生你细细讲。”

  陶生拿起纸笔,打算纪录下来。

  陈长生见此便道:“陶兄,这盏恐怕要摸索许久才有结果,所耗费的精力与财钱都是巨大的,还需量力而行。”

  陶生道:“陈先生放心便是,陶生知道分寸。”

  陈长生点了点头,随即便将自己了解到的逐一告诉陶生。

  龙窑、匣钵、窑变、釉面……

  陈长生只讲得出个大概,但具体的工艺他却不清楚。

  饶是如此,陶生还是一字不漏的记了下来。

  陶生如获至宝,待那笔墨干了之后,小心将其收了起来。

  “多谢陈先生!”

  陈长生道了一句:“青花要容易的多。”

  陶生听后道:“先生放心,陶某还做不成这个事,师父出手,定会量力而行的。”

  陈长生听后也就不担心的。

  走的时候陶生还挑了许多精品的瓷碗瓷盘给陈长生带了回去。

  随即他便关了铺子,马不停蹄的朝着城外跑去。

  在那青山城外三里地处,正有三个火窑口烧着,周围的温度都要热上许多。

  “师父!师父!!”

  陶生的师傅姓崔,祖辈上本是做着烧青砖的活的,后来传来崔师傅这一代便慢慢转变成了烧瓷器的活。

  后来崔师傅四处拜访,学了许多手艺,回到青山城后便专心于此道。

  崔师傅正把控着火候,有些不悦道:“干什么,毛毛躁躁的,让你看铺子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陶生咽了咽口水,说道:“师父你看这个!”

  他连忙将怀中的纸递了上去。

  “什么东西?”崔师傅挑了挑眉,随即接过看了起来。

  “师父你看那个‘龙窑’斜着铸窑,这样一来内外寒热就会不同!”

  崔师傅一下也认真了起来。

  他仔细想了想那龙窑的模样。

  “妙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崔师傅顿了一下,随即往下看了起来。

  他眼中的光亮越发明显。

  看完过后他却道:“这不全!这不全啊!天色,火候,怎么都没有写,釉面的材料呢,这不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