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税制改革,一条鞭法(第2页)

  刘秀开口说道,“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朱标说道,“以工代赈便是你与父皇提的那个建议,听起来固然不错,但是他们民众既承受着赋税,也承受着摇役,还要以工代赈的话,未免对他们百姓来说负担太重了。”

  刘秀摇头说道,

  “非也,我们只要他们以工代赈,再加上之前的屯田制度,他们粮食亏损自营,便不与他们收税了。”

  “不与他们收税了?”朱标大惊失色。

  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最关键的就是税源,税源直接关系着皇室和官府的开支所在,可以说没有税源的话,那么大明的户部也就该清仓了,

  “殿下,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不与民众收税了,而是我们这个大明的税制要改上一改。”

  这下朱标又是一惊,改革税制,这可从古至今,税制改革也无非是个两三次,

  前有唐朝的两税法,再往前追溯的话,那便是追溯到了春秋战国时的初税亩,可以说,每次税制改革都是伤筋动骨,

  况且中国作为一个辽阔的农业国家,怎么改也都是那样,因为离不开农业,离不开土地。

  可本来朱标是满心激进的,想做一番大动作,只是没想到刘秀比他更激进,张嘴就是要改革税制,这可是要动一块很大的蛋糕啊,甚至会触动各方人的利益!

  刘秀不顾朱标震惊的样子,自顾自的说道

  “殿下,如今天下百姓有里甲政策,有赋税,有徭役,并不轻松多少,

  而赋税摇役的根据是黄册和鱼鳞册上的登记,但是有一些地方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拿某地来说,在它在鱼鳞图册上登记的田产为1000亩,于是这一个里甲的赋税也是按照这千亩征税,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土地兼并会越来越严重,也会出现大量的佃农和隐户,这样的话征税,就给民众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之前是五十家分担千亩地地税收,现在成了十几家承担千亩地税收,这不是逼着人跑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