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兴也勃焉,亡也忽焉(第2页)

  先生的说法倒是稀奇,与儒家的民本思想有些相似,但又有些许不同,

  他既重视民众的重要性,也强调国家对民众的引导,

  兼顾了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取其精华,自成一家,

  难怪宋瓒如此为人所尊敬,恐怕儒学已经被他研究的极透了,

  若不是出了王阳明这个圣人,恐怕宋瓒这门学说,稍加完善一番,经过几代人修整,也可为一代显学。

  老朱挠了挠头,“咱还是不明白,你又说民,又说君,可咱没看到与天之关系。”

  宋瓒眼睛一闪,说道,“陛下,天便是天,天顺时天下丰,天怒时天下灾,天灾地灾无常,在地动水患大旱接连不断之时,国家安在?”

  “此之谓其亡也忽焉。而君民天下治,在天灾面前,无非是稍加延缓王朝之覆灭。”

  宋瓒重重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对天命的无奈。

  刘秀看着宋瓒,不禁想到了中西方的一部分伟人,他们极学业之精,穷极先人之智慧,将所学知识退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可那之后,他们又纷纷归于神学,

  莫非万物的尽头,真的是神学?

  刘秀不禁深思。

  老朱两眼看向宋瓒,刘秀感受到了异样,身子微动,看老朱这副样子是生气了?

  若是老朱怪罪宋瓒,自己能把先生保下来吗?

  刘秀刚想开口缓和一下气氛,只听见老朱也叹了口气,认同道,

  “宋先生所言极是啊,咱忽然想到了,各个朝代的灭亡,莫不是天灾人祸横行。这元末若不是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旱,咱爹娘也不能饿死…”

  刘秀长舒口气,转念一想,老朱确实不可能心胸如此狭隘,

  就因为宋瓒说出了他不爱听的话,就要置宋瓒于死地,

  反正在洪武年间,老朱不介意大伙说话,发表意见,甚至民间有什么对官员的不满,可直接上达天听,

  这可是很多皇帝都没有做到的。

  看到老朱认同的样子,刘秀却不太认同宋瓒所说。

  从表明上来看,王朝末年往往天灾人祸横行不假,但这是果,并非因。